将近春耕的一天上午,八点多钟辰光,苏北海雁镇汽车站上,旅客们来来往往,进进出出,上车下车,热闹非凡。人群中一个干瘪老头手提一只不到四成新的人造革老式提包,一会儿向这个男旅客嘀咕着什么,只见这位男旅客晃了晃头; 一会儿又向着那位女旅客拉大了旧提包口显露着什么,又见那个女旅客摇了摇手。
这神秘老头叫王小富,是离镇不远的海雁大队社员。这时,他见一辆从江城开来的公共汽车在海雁镇停了下来。车门一开,下来一个姑娘,右手提一只银灰色大旅行包,左肩挎着一只黑色女式皮包。一看模样,就是外地回来探亲的。王小富马上迎了上去,亲亲热热地叫了一声:“同志....“做什么?”这位姑娘停了下来。王小富脸上笑咪咪,左手从提包里拉出半截黑绒线:“同志,要绒线?”原来,这王小富是想转卖绒线。这位姑娘摇了摇头。
王小富不死心,来到姑娘左边,抖抖手中绒线:“姑娘,这绒线,上海货,蜜蜂牌,颜色好,光泽亮,粘性好,弹力强,全毛货色,价格便宣....姑娘只看了他手中的绒线一眼,还是径直地朝前走。王小富眨巴着眼睛,一转念,做生意不磨脱嘴巴上三层皮,怎能做成交易?于是,他紧追两步,绕到姑娘的右边,又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这绒线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你是外地来探亲的,假如买给你父亲穿,母亲见了定会夸你好女儿。”说到“父亲、母亲”几个字,姑娘倒给说停住了。
王小富一见姑娘有点动心,就越说越有劲:“这绒线,不是自夸好,是我媳妇送给我穿的,只因近来老太婆身体有病,我想卖掉绒线给老太.....“多少钱一斤?”姑娘问。“原价一斤十八元七角七。好,现在就算十八元七角。.....一斤十八元七角。还有半斤,一五得五,五八四十,五七三十五,半斤九元三角五,加上去一斤半总共二十八元零五分。这样吧!我再让了五分,奏个齐头数,不多不少,二十八元。”王小富价钱一让再让, 显得非常慷慨。他一边讲,一边把绒线商标凑到姑娘面前:“你看,正品,上海货。”姑娘左手翻看了绒线商标牌子,右手放下旅行包,把挎在左肩的黑色皮包挪到胸前,“嘶”拉开拉链,从中拿出钱交给王小富。
王小富一看 生意成功,向姑娘打了一声招呼,提着旧提包兴冲冲地转回家去。
王小富家住在海雁大队第五生产队。他的老伴,人家都唤她王二婶。今天王二婶在家里正忙碌着。原来王二婶有个儿子叫春生,今年三十岁,在兰州化工厂当技术员,找了一个对象是同厂总工程师的女儿名叫杨婷婷。今年元旦在兰州结婚,前两天接到儿子、媳妇来信,说他们这两天要回苏北探亲,王二婶还未见过自己媳妇呢。所以她从里忙到外,灶上忙到灶下。
王二婶正在忙碌,只听得门外一连串笑声。一听,就知道是老头子王小富回家了。就说:“看你,就知道高兴!还不快点到街上给我买斤肉来!"“哈哈哈”王小富又是一阵大笑:“双喜临门,怎么不高兴?一喜儿子、媳妇要回来。二喜嘛...等一歇你就知道了!”王小富有点怕二婶,不敢把刚才转卖绒线的事告诉她。要紧提了一只篮子,兴冲冲上街去了。
不讲王小富上街买肉,单说王二婶在家忙碌。只听得门外传来一个银铃般的声音:“这里是王春生的家吗?”王二婶拍拍围襟,来到门口一看,门口站着一个二十八九岁年纪的姑娘,个子不高不矮,短头发,大眼睛,手中提着行李,模样儿十分朴素大方。王二婶连声说:“是啊,是春生家,你...“我叫杨婷婷。”“啊,你是婷婷,快进来,快进来。”王二婶一听到是自家媳妇,又是帮婷婷拿行李,又是端凳泡茶。待婷婷接过泡的红糖茶杯子,王二婶又到门口望了望,回过头问婷婷:“春生呢?” “他一本来回家的,只因我们省里召开化工技术会议,他参加会议去了,所以我也拖了两天才来。”杨婷婷解释说。“是啊,是啊,自从接到你们信后,我天天扳指头算,想你们昨天不到,今天准到..王二婶说着,一只手不在意碰到桌上的行李包:“瞧你们,路途这么远,带这么多东西干啥?”
婷婷放下茶杯,站起身来,说:“妈妈;这次回家匆忙,怠慢二老,没带什么东西。”说着,她从旅行袋里拿出衣料、糖果、饼干、兰州水烟、两瓶虎骨酒。婷婷又拿出一个用报纸包着的包裹交给王二婶:“这绒线,是春生买给爸爸穿的。”说到这里,婷婷停顿了一下问:“妈,爸爸呢?"“噢,他上街买点东西去了。你们哪,回自己家里,买这么多礼物干啥?”王二婶欢喜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线,把媳妇带回来的礼物收拾到房间里放好。走出房间,一边招呼婷婷坐下,一边自己又忙碌起来。婷婷坐在一旁,自觉没事,想给二婶做个帮手。二婶连说“不用不用”,说完;王二婶不等婷婷推辞,就要婷婷到房里去休息。婷婷自己也觉得坐了几天几夜火车,又是夜班轮船早班汽车,确实是够累的了,容不着再客套,就上床休息了。
正在这时,只听外面传来一声:“老太婆!今天运气碰到一块了,你看,买刀肉也是刮刮叫。"王二婶一听,知道王小富回来了;要紧向他摆摆手,示意他小声点,然后又把老头子拉到一边,小声地说:“媳妇回来了。”“媳妇回来了?那春生呢?”“他到省里开啥技术会议去了。别多问了,准备中饭要紧。”
老夫妻俩欢欢喜喜,淘米煮菜,忙东忙西。“当、当 、当”,不知不觉墙上的挂钟已经敲十一点了,王小富准备烧只三鲜汤还缺碎精肉,于是,他挥动菜刀,正在“笃笃笃”地剁着。
只听得房门“吱呀”一声打开了,王小富抬头一看,不禁呆住了。为啥?房门口站着的不是别人,正是上午向他买绒线的那个姑娘。
再说杨婷婷打开房门,正要出来,一眼看到台边剁肉的王小富:噫?这不是卖给我绒线的那个老头儿。所以,她左脚已跨出房门,右脚还在房内,也呆在那里了。
王二婶一看老头子和媳妇这个模样,忙走了过来,指指婷婷介绍说:“这是婷婷。”又指着王小富对婷婷说:“他是春生他爸。”
“爸"杨婷婷叫了一声,想不到今天在公爹手里买绒线,又当礼物送给公爹穿,真是芝麻掉在针眼里一太巧 了,心里实在好笑。
王小富也想不到今天赚钱赚到媳妇头上了。他涨红了脸,侧转菜刀,把碎肉放在菜刀上,来到灶前,油也忘了放,慌七慌八把碎肉往锅里一倒,把菜刀当锅铲,就炒了起来。
杨婷婷一看公爹这个神色,肚里纳闷:莫非公.....嗯,定是公爹瞒着婆母卖绒线,他不是说过“家中老太婆生病”的谎话,哪晓得说谎说在媳妇手里,所以一见我,就神色慌乱。婷婷想把事情说穿,但又不知根源底细,又怕伤了公爹面子,觉得有点左右为难。
王二婶一看老头子如此神色,心想:莫非他见儿子未回来心里不开心?莫不是他真对外地媳妇不称心;连媳妇叫他,他也没回答...王二婶又偷眼看看婷婷,见她坐在那里也显得非常尴尬,心里暗暗责备老头子:今天第一次见面,即使有不称心事,也总不能放在脸上。
王二婶一转念,有哉!我为啥不把媳妇带回的礼物拿出来,让他高兴高兴。王二婶赶紧来到房间;捧出媳妇送的礼物。王二婶不识字,见酒瓶商标上画着一只老虎,就忙说:“你看媳妇多好,带了两瓶老虎酒给你吃呢。”杨婷婷“噗哧”一笑:“妈,这叫虎骨酒!”
“噢噢,虎骨酒。”王二婶一边打开 包绒线的报纸,一边嘴里叽叽咕咕地说,“儿子、媳妇想得多周到,还从兰州带回绒线给你打件衣服穿穿!”不说绒绒倒罢,一提到绒线,王小富心里更象塞了一把乱麻,正感到无地自容。王二婶打开报纸,不觉一呆, 王二婶认得出,这绒线不象是从兰州买来的,同老头子从上海买回来的次品货倒是差不多。王二婶就问:“婷婷,这绒线你到底在哪里买到的?”又对王小富说:“老头子,你把上海买来的绒线拿出来看看。”
杨婷婷一听婆母说到这里,知道事情也无法瞒住了,就把买绒线经过从头到尾,直讲到王小富说的“家里老太婆生病" .....
王二婶一听,火冒三丈:“你这个断命老鬼,你自己思想上有病,还说我有病,不顾集体生产,长途贩卖,投机倒把....王二婶又气又怒,横一个断命老鬼,竖一个死老头子。王小富被骂得哑口无言,此时只恨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王二婶命令似地说:“快把钱还给婷婷!"
杨婷婷一听婆母骂不绝口,这才明白是怎样一回事,她劝着王二婶说:“妈,一家人说啥两家话。给你们钱,也是我们做子女应该的。爸爸,在新长征的道路上,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你做的事对不对?望爸爸好好想一想。”
王二婶见媳妇说得句句在理,把绒线往王小富手里一塞:“我早说过你干这种缺德事,大家都会反对。你这脑子要好好开通开通,别越老越糊涂了。
王小富满脸羞愧,眼睛久久注视着这手中的“礼物”,呆呆地站在那里,眉头渐渐皱成了一个疙瘩。#故事##头条#
乡村故事:礼物就分享到这里,了解更多关于乡村生活的作文300字(乡村儿童故事)相关的内容,就上优乐礼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