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快到那个让人抓耳挠腮的时候了,或者随便哪个时候,只要涉及给对象送礼物,脑袋里就开始跑马灯:到底送啥?!他/她到底喜欢什么?这简直是个宇宙未解之谜,比“今天吃什么”还要难上个十八弯。
你说吧,送太实用的,他/她会不会觉得你没心意,太直男/女了?送太浪漫的,又怕他/她觉得华而不实,或者根本不解风情。送贵的吧,肉疼不说,万一对方根本不喜欢,那真是血亏;送便宜的,又怕显得你不够重视。哎,里外不是人,怎么搞?

我有个朋友,有一次送了他女朋友一堆化妆品小样,集合了各种牌子,觉得特好,让她试个够。结果呢?他女朋友脸上的表情像吃了苍蝇一样,后来才知道,她护肤品用得很专一,对这些乱七八糟的小样根本没兴趣,觉得又占地方又没用。你看,这就是典型的“自以为是的好”,完全没去了解人家的真实需求和爱好。
另一次,是关于我自己的经历。刚在一起那会儿,想送点特别的,绞尽脑汁,最后咬牙买了个挺贵的电子产品。送出去的时候心里砰砰跳,以为对方会惊喜得飞起来。结果他看了看,说了句“哦,这个啊”,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当时那个尴尬,真是脚趾都能抠出三室一厅。后来我才明白,他不是不喜欢这个东西,只是这个东西,他自己早就在考虑买了,或者根本不是他最想要的型号。我的惊喜,完全没挠到痒处。
所以啊,我现在算想明白了点。对象喜欢什么礼物,重点真不在礼物本身,而在你为这份礼物付出的心意,以及你对这个人,对ta的了解程度。
你想啊,他/她最近是不是总念叨某个东西坏了?或者看着某个广告两眼放光?或者偷偷加购物车却没舍得买?这些,都是线索啊!有时候最让对方感到被看见、被理解的,不是你掏出个惊天动地的玩意儿,而是你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递给他/她一个他/她正好需要、或者心心念念已久的小玩意。那种“你怎么知道?”的眼神,比收到多贵的东西都让人开心。
再比如爱好。他/她喜欢打游戏?别光盯着游戏周边,看看有没有他/她一直想玩但没舍得入手的游戏本身,或者能提升游戏体验的实用装备。喜欢看书?去他/她的豆瓣书单里捞一捞,或者找一本某个他/她喜欢的作者的独一无二的签名版。喜欢拍照?与其送相机,不如看看有没有他/她缺的镜头、三脚架,或者一本激发灵感的摄影集。投其所好,永远是送礼的王道。但这前提是你得真知道他/她好啥,不是那种泛泛的“哦,你好像喜欢看电影”,而是知道他/她最爱的导演是谁,最近在追哪个系列。这背后的工作,是观察和倾听。
有时候,物质礼物也挺好,但更让人记住的,是体验。一起去听一场他/她期待很久的演唱会,哪怕票价不菲;或者周末去个他/她一直想去的城市,来个短暂的逃离;甚至只是花一下午,陪他/她做一件他/她非常喜欢,你却不太感兴趣的事——比如陪她逛一整天街不喊累,或者陪他看一场你完全看不懂的球赛,但却看得津津有味地跟他讨论。这些共同创造的回忆,有时候比任何实物都珍贵。因为你在送出的是你最宝贵的时间和陪伴。
别忘了惊喜的元素。不是非得搞个多大的场面,有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小举动,更能触动心弦。比如他/她加班回家累趴了,一打开门,发现桌上放着他/她最爱吃的那口夜宵,旁边压着张小纸条,写着“辛苦啦,快充充电”。这不是礼物,但这种被照顾的温暖,比任何礼物都强。
还有啊,别总想着一次搞个大的。日常的那些小心意,也很重要。看到一个适合他/她的杯子,买下;知道他/她喜欢某个牌子的零食,顺手带回;甚至只是早晨悄悄给他/她准备好出门要带的东西。这些点点滴滴,都在告诉对方:我在意你,我把你放在心里。
但说到底,送礼这事,最怕的就是流于形式,或者变成了完成任务。什么节日送什么礼物,跟打卡似的。这样送出来的礼物,就算再贵重,也失去了那份鲜活的心意。真正的“喜欢”,是收到礼物时,感受到背后那份了解和在乎。是他/她能从礼物里读出你的爱意和思考,而不是这东西值多少钱,或者有多少人用这个做礼物。
所以下次再愁送啥的时候,先别急着刷某宝某东,或者跑到商场里瞎逛。先坐下来,或者散散步,好好想想这个人。他/她最近的状态怎么样?有没有什么烦心事?有没有什么小小的愿望?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是你可以深入挖掘的?他/她是个怎样的人?务实的?感性的?爱折腾的?需要被照顾的?喜欢新鲜感的?还是喜欢踏实稳定的?从这些问题出发,你可能会找到真正的答案。礼物是载体,承载的是你对这份关系的投入,是你愿意花时间去了解另一个人,并且想用一个具体的方式告诉他/她:“嘿,我懂你,我很珍惜你。”
最让人喜欢的礼物,往往不是最贵那个,而是最贴合ta那个。是那个能让ta说出“哎呀,这个我刚好需要!”或者“天哪,你怎么知道我喜欢这个!”的礼物。是那个能让ta在使用时、看到时,都能想起你,想起这份心意和了解的礼物。有时候甚至不需要是个“物”,一次用心的陪伴,一份解决了他/她燃眉之急的帮助,一句恰到好处的肯定,都可能是最棒的“礼物”。
所以,别再问“对象喜欢什么礼物”这么宽泛的问题了。问问自己:我真的花心意去了解我的对象了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