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给6岁的孩子挑礼物,哎呀,这可真是一门让人挠头的艺术!不像婴儿时期,给啥都新鲜;也不像再大一点,有了明确的爱好清单(比如我就要那个哪个奥特曼、哪个限定款)。6岁,这简直是他们小宇宙爆发的前夜,想法多得像天上的星星,而且变化快,今天心心念念的,明天可能就扔在角落积灰了。
我总觉得吧,给这个年纪的孩子送礼物,得送进他们“心坎儿”里。这“心坎儿”不是说要多贵重,而是得契合他们当下那个阶段的好奇心、探索欲,还有那股子想要自己做点什么的劲儿。

要我说,排在头一位的,那必须是能让他们动手动脑、创造点什么的东西。乐高?那绝对是YYDS!不是我说,这玩意儿简直是个跨越年龄的魔法石。对6岁的娃来说,那些小颗粒、小人仔,是通往无限可能世界的钥匙。他们不再只是按图纸搭个固定的模型,更多的是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今天想搭个 космическая ракета(太空火箭),明天可能就想搭个住着小人儿的树屋。看着他们屁颠屁颠地抱着一盒乐高,倒在地毯上,小手熟练地翻找着零件,眼神专注得不得了,有时候搭错了,小眉头皱起来,搭对了,那得意的小模样,别提多让人开心了。这过程,不光是锻炼精细动作,更是想象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大爆发。而且,好的乐高,比如乐高城市、乐高好朋友系列,自带场景和故事性,孩子们能玩出各种角色扮演,那叫一个投入。
除了乐高这种结构性的,各种绘画和手工材料也是绝佳选择。六岁的孩子,对色彩和形状已经有了自己的认知和偏好。送一套品质好一点的彩色铅笔或者马克笔,那种出水顺畅、颜色鲜艳的;或者无毒的超轻粘土,各种颜色揉来揉去,捏出小动物、小植物,甚至他们想象中的怪兽;再或者是一些简单的手工套装,比如剪纸、折纸、串珠、毛根扭扭乐。别小看这些“小玩意儿”,它们可是打开孩子创造力和艺术表达大门的钥匙。他们用画笔记录眼中的世界,用粘土塑造心中的形象。有时候,他们画的东西你可能看不懂,但只要他们沉浸其中,享受那个过程,那就是最好的。而且,和孩子一起玩这些手工,那段亲子时光,说真的,比送任何昂贵礼物都来得珍贵。
当然了,这个年纪的孩子,浑身上下使不完的劲儿,得让他们撒欢儿!所以,能促进户外活动和运动的礼物,也是我的心头好。一辆酷酷的滑板车(如果家里有合适场地和防护措施),或者一个轻便的儿童自行车(带辅助轮或学着去掉),再或者就是最简单、但永远玩不腻的足球、篮球、跳绳。周末带上这些装备去公园,看着他们小小的身影在阳光下奔跑、跳跃、大笑着摔倒又爬起来,那种生命的活力,感染力太强了。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让他们在玩耍中学会协作、遵守规则,甚至面对小小的挫折(比如摔跤或者球没踢好)。这些从真实世界中获得的体验,比任何虚拟世界的奖励都来得真切和重要。
说到探索世界,六岁的孩子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疑问:“为什么天是蓝的?”“恐龙是怎么消失的?”“月亮上有人吗?”这时候,一套精美的科普读物或者一些简单的科学小实验工具就能完美地满足他们的好奇心。那种图文并茂的大百科全书,或者讲诉宇宙、动物、人体奥秘的绘本,他们能捧着看半天,时不时跑过来问你个问题,这时候你可千万别嫌烦,这是他们认知世界、学习新知识的最佳时机。那些简易的科学实验套装,比如做个小火山爆发、看看植物怎么喝水,虽然简单,却能把抽象的科学原理变得直观有趣,让孩子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还有一类礼物,我觉得特别有“温度”,那就是能带来美好体验的。一份送去心心念念的游乐园或者动物园的门票,一次去科技馆或者博物馆的探索之旅,一场精彩的儿童剧或者音乐会。这些经历,不像物质礼物会损耗或过时,它们会变成孩子脑海里的珍贵回忆,甚至可能在他们心里埋下一颗小小的种子,关于对艺术的喜爱,对科学的向往,或者只是关于和爸爸妈妈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有时候,送礼送的不是“物”,而是共同参与和体验。
当然,也得说说那些可能“不那么推荐”的礼物。过度依赖电子产品的,比如纯粹为了玩游戏而买的平板或游戏机(适当的益智APP另说)。长时间盯着屏幕,剥夺了孩子动手、运动和与人真实交流的时间,这在我看来是得不偿失的。还有那种看起来功能特别多、但实际操作复杂或者很快就坏掉的玩具,不光浪费钱,还可能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买礼物嘛,重要的不是堆砌数量或者追求最新最贵,而是得有启发性、有陪伴感、有持续玩下去的价值。
所以你看,给6岁的孩子挑礼物,其实是在给他们送去成长所需的养分——让他们动手去创造,用眼睛去观察,用身体去感受,用心灵去体验。有时候,仅仅是一份用心的陪伴,一起读一本书,一起搭一个积木城堡,一起在小区里骑骑车,那些倾注了时间和爱的瞬间,本身就是最珍贵的礼物了。至于具体送啥?盯着他最近迷啥,或者想想他缺了点啥能让他小脑袋瓜儿转得更快、小胳膊小腿儿动得更欢腾的东西,往那个方向去准没错。当然,最后决定权有时候还是在他那小小的脑袋里,你送的东西,他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那也别太在意,毕竟,孩子的世界,有时就是这么直白和不可预测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