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挠头的时候。每年总有那么几个日子,像闹钟一样准时响,提醒你:得给老爸准备点儿什么了。说实话,这事儿比给我妈挑礼物难多了。我妈嘛,爱美的,或者爱吃的,或者喜欢小玩意儿,总归有个方向。我爸?他永远是那一句,“哎呀,我什么都不缺,你们把自己照顾好就行。” 听听,这句式,是不是全国统一的?
一开始,年轻不懂事,照着教科书来:领带,皮带,衬衫。结果呢?衣柜里多了几样他永远不会主动拿出来穿的东西。那条我精挑细选、觉得特能衬他气质的领带,现在大概安安静静地躺在某个角落,上面积了一层细微的灰尘。皮带?他一条用了十年,用到皮子都软塌塌的,新的就在那儿摆着,他看都不看一眼。问他为啥不用新的,他总能找出一万个理由:这条旧的舒服,这条旧的习惯了,这条旧的跟他裤子更配……得,心意是送到了,但实用性几乎为零。

后来,我开始“侦察”。仔细观察他平时都在忙活些什么,对着什么东西眼睛会发光——虽然这种情况在他身上很少见,但总归有点蛛丝马迹。他喜欢在阳台捣鼓他的花花草草?那是不是可以送一套好一点儿的园艺工具?或者一本关于花草养护的书?他看新闻总是抱怨手机屏幕太小,看着费劲?那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个平板?哪怕他只会用它来看看新闻、刷刷短视频,至少屏幕大了,眼睛能舒服点儿。
有时候,礼物真的不是越贵越好。关键在于,你送的东西是不是贴合他的生活,是不是他真正需要的,哪怕他嘴上不说。我记得有一年,他总念叨家里的某个工具不好使,修个东西老卡壳。我听在心里,偷偷去给他买了套牌子好一点儿的工具箱。没多贵,但他收到的时候那个表情,我到现在都记得。不是大喜过望那种,就是一种特别熨帖的,好像被理解了的感觉。从那以后,家里大大小小的修补活儿,他就搬出那个工具箱,一边用一边嘟囔:“嗯,这个是真好使,不像以前那个破玩意儿。” 你看,他记着呢。这种被记住的需求,转化成礼物,意义完全不同。
还有,关于他的爱好。有些爸爸有特别明确的爱好,比如钓鱼,那就是各种渔具、鱼饵、专业的钓鱼服;比如摄影,那就是镜头、滤镜、摄影包;比如写毛笔字,那就是宣纸、好墨、镇纸。这些相对好办,跟着他的兴趣走,至少送的东西他能用得上,也算是投其所好。但问题是,很多爸爸好像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爱好。他们的生活节奏可能比较单一,甚至单调。下了班,看看电视,看看手机,散散步,没了。这时候怎么办?
我发现,有时候给爸爸最好的礼物,反而不是一个“东西”。可能是时间。坐下来,好好陪他吃顿饭,听他讲讲最近遇到的事儿,哪怕是听他抱怨几句柴米油盐,听他吹嘘一下年轻时那点儿事儿——他可能已经讲过无数遍了,但你耐心听着,别打断,偶尔应和两句,对他来说,可能比任何物质礼物都珍贵。尤其对于我们这些常年不在父母身边的,陪伴本身就是最稀缺的奢侈品。
这两年,我开始关注起健康相关的礼物。保温杯啊,足浴盆啊,按摩仪啊。或者干脆带他去做个体检。虽然他总是说自己身体硬朗着呢,但年纪到了,小毛病总会有。这些东西虽然听起来有点“老气”,但他可能嘴上嫌弃,身体却很诚实地用起来。比如那个足浴盆,一开始放在角落里积灰,后来有天他腰酸,试着泡了泡,发现挺舒服,现在几乎每天晚上都要用。这算是歪打正着吧。送健康,这礼物永远不会错,透着一股子扎扎实实的关心。
有时候,我甚至会想,他是不是只是不舍得给自己买点好的?比如一把舒服的椅子,一双像样的鞋,一件能穿出门显精神的夹克。他们那一代人,习惯了节俭,习惯了把钱花在孩子和家庭上,对自己总是凑合。这时候,你给他买点他想用但又不舍得买的东西,他嘴上可能嘟囔“乱花钱”,但心里肯定是暖的。这是一种变相的孝顺,帮他弥补一下那些年对自己亏欠的部分。
当然,最难的部分在于,你怎么知道他心里到底想要什么?有时候,他们自己可能都不知道。或者他们的愿望特别质朴,比如希望孩子们都平平安安,比如希望家里和和睦睦。这些无价的心意,不是用礼物能衡量的。
但既然是“礼物”,总归是要有个载体。送礼物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重新认识爸爸的过程。你在绞尽脑汁地想他喜欢什么,就是在试图走进他的世界,去理解他,去观察他那些被日常琐碎掩盖的真实需求和情感。这个过程本身,就很宝贵。
我现在更倾向于送一些定制的或者有纪念意义的东西。比如把一些老照片整理出来,做成一本相册;比如刻一个带有他名字或生日的物件;比如带他去一个他一直想去但没去过的地方。这些东西或者回忆,是独一份的,是钱买不到的。它们承载着共同的过去和现在的连接。
送爸爸礼物,真是个技术活,更是个良心活。它逼着你跳出自己想当然的框架,去揣摩、去感受、去尝试。有时候,兜兜转转一大圈,你才发现,也许他最想要的,仅仅是你回家时,那个结结实实的拥抱,或者一个会心的微笑。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会每年去想,去挑,去送。因为那不仅仅是一份礼物,那是我们做子女的,一份永恒的心意。它提醒着我们,无论走多远,总有一个人在默默地关心着你,而你,也应该用自己的方式,去回应这份沉甸甸的爱。这大概就是,关于“爸爸喜欢什么东西作为礼物”这个永恒难题,我这些年琢磨出来的一点点笨拙的心得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