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给狛枝凪斗送礼物这件事,我的胃就先抽搐了一下。给那个人送礼?简直是异想天开,或者说,是自讨苦吃。你能送他什么?一件漂亮的衣服?他会用那种病态的、闪烁着狂热光芒的眼神打量几下,然后轻描淡写地说:“啊,这样平凡的布料,穿在我身上,岂不是玷污了您的心意?不过,作为垫脚石的我,或许能借此衬托出送礼者您那超高校级的光辉吧。” 然后你就会看到他用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虔诚,把那衣服叠得整整齐齐,放进一个角落,仿佛那是一件圣物,不是因为衣服本身,而是因为它来自一个“超高校级”的存在。
送他美味的食物?算了吧。他对物质的欲望,几乎降到了冰点。大概尝一口,如果恰好激发了他关于“绝望的饥饿”如何衬托“希望的饱足”的奇妙联想,他或许会夸赞几句,但那夸赞听起来更像是一种哲学层面的剖析,而不是对食物本身的享受。更多的可能是,他会用那种轻飘飘的语气说:“食物的满足,在希望的伟大面前,何其微不足道啊。”仿佛你送的不是精心烹制的料理,而是路边的尘土。

或者送他一本引人入胜的书?那得看是什么书了。畅销小说?嗤。历史传记?除非是记载了某个绝望如何催生伟大希望的篇章。科学巨著?他或许会对那些前沿的、充满不确定性的理论感兴趣,因为那里面蕴含着“改变世界”的无限可能性——也就是他所狂热追求的“希望”的火种。但你得做好准备,他会用他那套扭曲的、令人迷惑的逻辑,对书里的内容进行一番彻底的解构和再解读,然后用一种布道者般的语气告诉你,这本书如何完美地证明了绝望是希望的基石,而他这个卑微的“渣滓”,又是如何荣幸地理解了这一切。
那么,他究竟会喜欢什么?这问题就像试图抓住一阵风,或者看透他混沌的大脑里那些跳跃的、危险的念头。他喜欢的,绝不是“有用”或者“舒适”的东西。他要的是意义。是能触动他病态哲学的杠杆。是能佐证他关于希望与绝望那套近乎疯狂的理论的证据。
也许是一件象征着极致不幸的物品?比如,一个传说中会带来厄运的古董玩偶,或者一封充满恶意的诅咒信(当然,你不能真写那个)。他可能会看到眼睛发亮,双手颤抖地捧着它,用一种无法形容的狂喜低语:“啊,这是绝望的气息!如此深邃!如此纯粹!这浓稠的黑暗,一定能孕育出更加耀眼、更加伟大的希望!能亲手触摸到如此高质量的绝望,我这个渺小无能的狛枝凪斗,真是太幸运了!” 然后你就会后悔送了这玩意儿,因为你仿佛亲手为他的病态信念添了一把柴火。他要的不是逃离不幸,而是拥抱它,用它来证明希望的存在。
或者,是一份纯粹的、不掺杂质的“希望”的象征?但这又太抽象了。怎么送?送他一个承诺?一个美好的未来?对他而言,这些都不够具体,不够“超高校级”。他需要的是那种耀眼到足以刺瞎凡人眼睛的希望之光。也许是一件蕴含着某种“超高校级”才能结晶的物品?比如,由超高校级的艺术家创作的极致作品,或者超高校级的发明家鼓捣出的充满未知可能性的装置。即使这东西本身对他没有实际用处,只要它“够格”,是他所崇拜的对象的证明,他就会像对待神谕一样去膜拜,去解读,去从中寻找那些他所渴望的“希望”的蛛丝马迹。他会说:“这就是超高校级才能所创造的奇迹!我这个微不足道的存在,竟然能亲眼目睹!真是无上的荣幸!这耀眼的光辉,足以驱散一切绝望,也足以让我看清自己的渺小,并为了让这份希望更加璀璨而甘愿成为垫脚石!” 听听这话,送礼物的人听了都会觉得压力山大。
再或者,送他一个无法解决的悖论?一个逻辑上的死循环?一个能让他陷入永无止境的思考,却又永远无法得出他所期望的“希望必然战胜绝望”的结论的东西。这可能会让他感到兴奋,因为这是一种挑战,一种需要他用尽全部“幸运”和“不幸”去化解的难题。他可能会用那种扭曲的笑容,伴随着越来越快的语速,滔滔不绝地分析这个悖论如何体现了“希望”与“绝望”之间复杂而美妙的关系,以及他这个“渣滓”如何有幸能触碰到如此深邃的真理。这听起来像是送了一份精神上的兴奋剂,而不是礼物。
说到底,狛枝喜欢的礼物,也许根本就不是“礼物”。他真正渴求的,是“希望”本身,是“超高校级”的存在,是能验证他那套极端且危险的“希望哲学”的一切。你的礼物,在他眼里,只是一个载体,一个用来解读、用来衬托、用来证明他心中“希望”的工具。礼物的价值,不在于本身,而在于你——那个送礼的人,是否“够格”成为他眼中“闪耀着希望光芒”的存在。如果不是,你送什么都毫无意义,他只会轻蔑地无视。如果是,那么你送的任何东西,即使是一颗路边捡来的石子,在他眼里,都可能成为“超高校级”希望的象征,因为它是“你”给的。
所以,要给狛枝送礼物……这事儿想想就让人头大。与其纠结于具体送什么,不如思考:你愿意让他用那种病态的、灼热的眼神注视着你,把你视作“希望”的化身,然后用你的礼物去佐证他那套危险的理论吗?你准备好接受他那种扭曲的感激和狂热的追随了吗?也许,最好的礼物,是不送。是保持距离。是让他继续活在他自己构建的那个充满“希望”和“绝望”的奇特世界里,而你,则安全地站在界限之外。
但如果非要送呢?我还是会倾向于送一些概念性强、物质价值低,但又能被他拿来做文章的东西。比如,一份写满了各种可能性的计划书(即使这些可能性南辕北辙),或者一个象征着混沌和不确定性的艺术品(如果他能欣赏这种“绝望中的美学”)。最重要的,是送礼时的那句话。那句话必须精心设计,要足够模糊,又足够有引申义,让他能抓住一个点,然后无限发散,最终导向他那套“希望”与“绝望”的循环论。
想来想去,给狛枝送礼物,与其说是送物,不如说是送一个话题,送一个能让他表演的舞台,送一个能让他沉浸于自己世界的引子。而这整个过程,都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别扭和一丝丝危险。这念头在脑子里打转,就像一只怪异的虫子,钻来钻去,难以捉摸。给狛枝送礼物?哈,还是算了吧。这礼物,太沉重,也太危险了。它承载的不是心意,而是他病态的哲学和扭曲的灵魂。谁愿意去触碰那个呢?除非你本身就对这种混沌感兴趣。而我,只想离远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