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送什么礼物比较好
访谈送礼这事儿,说起来,真是个微妙的艺术活儿。不像参加婚礼随份子,或者探望病人带果篮,它没那么多约定俗成的规矩,更多的是一种心意,一种分寸,一种对别人时间、精力、专业知识表示尊重的方式。但这“心意”和“分寸”怎么把握,可就大有学问了。

首先,你得搞清楚你参加的是什么类型的访谈。这是核心,这是关键。你想想,如果你是去应聘一份工作,面对HR或者用人部门经理,你毕恭毕敬地递上一个礼物……哎哟喂,那个画面想象一下都觉得尴尬癌要犯了。这不成了变相行贿吗?哪怕你本意是好的,想表达感谢,但在职场环境下,尤其是在招聘这种流程极其标准化、合规要求极高的情况下,送礼绝对是大忌。轻则让对方为难,重则直接把你从候选人名单里划掉。人家要的是你的能力,你的匹配度,不是你的礼物。所以,记住了,正式的、招聘性质的访谈,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是不!需要!送!礼!物!的!你最好的“礼物”,是你的专业表现和一份真诚、高质量的感谢邮件,事后及时发出,表达你对机会的珍视,回顾谈话中的亮点,这比任何实物都来得恰当和有效。
那么,什么时候可以考虑送礼呢?主要是在那些非招聘性质的访谈。比如,你是一个学生,采访一位行业大咖做毕业论文;你是一个记者,采访一位专家学者了解某个领域;你是一个创业者,向前辈请教行业经验,获取信息和建议;或者你仅仅是想向某位你非常钦佩、愿意抽出宝贵时间与你交流的人表达由衷的感谢。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往往是出于情谊、出于对晚辈的提携、或者仅仅是分享欲而接受你的访谈请求,他们没有直接的利益诉求。这时候,一份恰到好处的礼物,就能体现你的诚意和感恩之心。
那具体送什么好呢?我的经验告诉我,贵重绝对不是衡量标准的第一位。甚至可以说,越不贵重、越有心意、越不给对方添负担的礼物,往往效果越好。
首推,也是我觉得最稳妥、最能体现心意又不让人为难的,是地方特产或者小零食。如果你是从外地特地去拜访,带上一点你家乡的特色点心、水果干或者其他土特产,那种外面不容易买到、或者承载着你地域印记的东西,就很不错。它不贵,但有来头,有故事,送出去不会有压力,对方可以分享给同事或者带回家享用,非常实用,又显得你用心。如果是同城,也可以是附近一家口碑很好、不易买到的网红糕点或者特色饮品(比如只在某个老店有的独家凉茶、点心什么的)。关键是那个“特色”和“心意”,而不是价格。
其次,可以考虑一些实用性、消耗性的小物件。比如一盒品质不错的茶叶或咖啡。前提是你要对这位访谈对象的喜好稍有了解,或者选择那种比较大众化、接受度高的品种。总不能人家只喝绿茶你送一盒普洱,或者人家不喝咖啡你送一包咖啡豆,那就南辕北辙了。茶叶咖啡属于消耗品,用完了也就完了,不会长期占据空间,也不会带来负担。
还有一种选择,但风险稍高,那就是书。如果你对访谈对象的专业领域、兴趣爱好或者近期关注点有比较深入的了解,送一本你觉得对他们有价值、他们可能会喜欢或者启发他们的书,那绝对是非常高级、非常有品位的选择。这表明你不仅做了功课,还对他们的思考和成长有所关注。但如果拿不准,千万别瞎送,送一本别人根本不感兴趣或者已经有了的书,反而显得不用心。
至于一些常规的礼品,比如一支钢笔、一个笔记本、一个小摆件什么的,不是说不行,但相对就显得有点普通了,记忆点不强。而且钢笔笔记本这种东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你送的可能并不合用。小摆件更是容易成为占地方的鸡肋。所以这类要送的话,要么选择设计感强、品质极佳的(预算就上去了),要么就干脆不送。
有时候,最朴实无华的,反而是最有力量的。一份亲手、认真书写的感谢信或者感谢卡,比任何物质礼物都更能打动人。在访谈结束或者事后快递一个小包裹时附上,信里可以真诚地表达你的感激,回顾这次访谈带给你的收获、启发,甚至可以具体提及访谈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或一个观点。这种个性化、充满温度的表达,是机器永远无法取代的。有时候,感谢信本身,就是最好的礼物。
最后,无论你选择送什么,或者决定不送任何实物,最最重要的还是你在整个访谈过程中展现出的态度。你的准备是否充分?你的问题是否有深度?你是否认真倾听?你是否准时守信?你是否在访谈结束后及时、得体地表达了你的谢意?这些细节,才是决定这场访谈是否有价值、你是否给对方留下好印象的根本。礼物,只是锦上添花,或者说是心意的载体。拿捏好分寸,让它成为连接彼此善意的桥梁,而不是让人觉得尴尬的负担,这才是访谈送礼的精髓所在。别为了送礼而送礼,那样本末倒置,得不偿失。多琢磨琢磨人心,琢磨琢磨情境,比琢磨送什么东西本身要重要得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