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送礼这事儿,尤其是给德国朋友,真没想象中那么简单。你想啊,他们那民族性里头,是不是刻着几个大字:实用、质量、低调?跟咱有时候图个热闹、图个喜庆,或者就是要个面子,完全不是一回事。所以你从中国带东西过去,那些在我们看来特“中国”的——比如大红大绿的摆件儿、上面恨不得盘龙卧虎的什么物件儿,或者那种包装巨奢华但里头东西也就那样儿的保健品——啧啧,说句大实话,十有八九,人家面上客气收下,心里可能在想这玩意儿放哪儿好呢?甚至,会不会下次搬家就给捐了?
这不是说我们东西不好,是文化差异太大。德国人喜欢什么?他们喜欢那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物件儿,喜欢设计简洁、功能性强的东西。那种一眼看上去就觉得“哦,这是用了心思的”,而且最好还能用得上的。虚头巴脑的,他们不太感冒。所以,“德国人喜欢的中国礼物”,得从他们的思维方式倒着往回想。

首先,说到质量。这是个绕不过去的坎儿。你想送什么,一定得是靠谱的。咱中国现在好东西多了去了,但鱼龙混杂也是现实。你不能为了“是中国特色”随便抓一个。比如茶叶吧,这多经典!送茶总是不会错的,前提是,你得送好茶。不是那种超市里一抓一大把的,是那种懂茶的人会品、会赞的。高山乌龙啦,陈年普洱啦,信得过的茶庄里的好龙井啦。配一套小小的、有设计感、但又不失传统的茶具更好。记住,茶具的设计要简洁,颜色素雅一点,别花里胡哨的。那种粗陶的、或者白瓷里透着点儿温润的,他们可能更喜欢。一套质感好的茶具,配上等好茶,这是能让人坐下来,慢慢品,去感受你这份心意和背后的文化的。这比你送一堆看不懂图案的装饰品强太多了。
再来,陶瓷。景德镇的瓷器名气大吧?但你别逮着那种全是花纹、龙凤呈祥的送。挑一两个好的咖啡杯、马克杯,或者一套品茗杯,又或者一个造型别致的花瓶,但设计一定要现代简约,或者是非常经典的、不落俗套的宋瓷那种感觉。胎体薄厚适中,釉色温润均匀,拿在手里有分量、有质感。他们用喝咖啡喝茶的时候能想到你,拿来插花的时候觉得漂亮。这不比一个只能看不能用的摆件儿强?我有朋友送过德国同事一套青瓷的小碟子,就是那种湖蓝色、圆润润的,用来放首饰或者零钱,那同事喜欢得不得了,说看着心里就平静。这就送对了。
还有手工艺品,但同样,得是那种见了就知道“哦,这是真功夫”的。木雕?可以,但别是那种游客纪念品式的。找那种有独立设计师风格的、或者非常有地域特色但又不是特别扎眼的。比如,那种用老木头做的、带着岁月痕迹的小盒子,或者一个造型简单的木勺、木碗,但打磨得特别光滑,纹理漂亮。我有一次见到一个德国朋友,家里摆着一个中国朋友送的小小的玉雕,不是那种大块的玉,就是一个很素的、雕了片竹叶的小挂件,她说她特别喜欢那个玉的质感和竹叶的意境。所以你看,有时候小件儿,但做得极其精致、有韵味,反而更能打动人。
丝绸产品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一条颜色素雅、图案简洁的丝巾,或者一条男士用的高品质丝绸领带,如果对方喜欢的话。选择那种真丝的,垂坠感好,摸上去舒服的。图案别太具象,抽象一点儿的,或者带有山水写意感觉的,都行。他们可能会在重要场合用,或者就平时搭个衣服。这玩意儿轻便,又显得高级。当然,前提还是质量,边缘的卷边是不是手工的?有没有线头?这些细节他们可是很看重的。
再比如文具类的。一套好的毛笔、墨条、宣纸,如果知道对方对书法国画感兴趣的话,那太对胃口了。即使不写字画画,好的纸张、墨块本身就是一种带着墨香的艺术品。一个做工精致的镇纸,或者一个漂亮的书签,也是小巧又富有文化气息的礼物。
总之,给德国人选中国礼物,核心就是“去伪存真”。去掉那些浮夸的、不实用的、一眼看穿是应付事的。找那些真正代表了中国制造的质量、中国文化的韵味,而且最好是能在他们日常生活中找到位置的东西。它不一定贵得惊人,但一定要有心意,有设计,有独特的触感或故事。想想他们收到礼物时,打开来,拿在手里,摩挲着质感,端详着设计,脸上露出那种“嗯,这个不错”的表情。那才叫送对了。别怕东西小,怕的是不用心。一个小小的,但质量超好、设计精巧的物件儿,有时比大堆头的东西更能体现你的心意和品味。这大概就是给那些追求实用和质量的德国朋友选礼物的终极奥义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