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送礼物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嘛,也真挺让人头疼的。毕竟不是随便抓个什么塞过去就行,尤其现在孩子们的眼光,那叫一个刁!而且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需要的、喜欢的,天差地别。别说送错了,送个没用的、闲置的,简直浪费感情浪费钱。
我这些年,送过不少,也收过不少(虽然收的时候我已经不是学生了,但看我家那堆积如山的娃的玩意儿,也算是有发言权),悟出点儿门道。说到底,送给学生的礼物,得有点儿“准则”,不能太随意。

首先,得实用。这一点,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尤其现在的家长,都快被各种玩具、摆件给淹没了。送个能马上用上的东西,简直是救人于水火。你想啊,小学生可能需要个漂亮的文具盒,里头装满各种笔、尺子、橡皮擦,颜色鲜艳点,上面有他们喜欢的卡通人物(这个得悄悄打听!)。中学生呢,可能需要个好用的笔记本,不是那种花里胡哨的,而是纸质舒服、页数够多的,或者一个能放很多学习资料的收纳袋。高中生、大学生?那范围更广了,可能是个不错的保温杯,让他们在自习室里有口热水;或是块儿能保护眼睛的台灯;甚至是一张正版软件激活码,比如绘图软件啊、编程工具啊,这个就直戳心窝子了,尤其是学相关专业的孩子。
但实用不代表无趣啊!实用里头也能玩出花儿。比如文具, ergonomic 的笔握着舒服,自动铅笔可以不用削,这些小细节都能提升使用体验。笔记本可以选那种活页的,方便整理。保温杯嘛,现在颜值高的多的是,再配个可爱的杯套,实用又好看。关键就在于,你送的这个东西,是不是他/她当下真的需要,或者用了能让他/她稍微轻松一点儿、开心一点儿。
其次,我个人特别看重礼物的兴趣导向。这年头,死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少了,能有个健康的、能持续的兴趣爱好,太重要了。如果你知道这个学生喜欢什么,那真是太好办了!喜欢画画?一套好的画材,比如不同硬度的铅笔、高质量的素描纸、一盒水彩或者彩铅,都能让他高兴半天。喜欢音乐?一本他喜欢的乐队的乐谱,或者一个入门级的口琴、尤克里里,甚至是一张音乐会门票(这个就比较贵重了,看关系亲近程度)。喜欢看书?别瞎送畅销书排行榜上的,去豆瓣啊知乎啊看看有没有他感兴趣的领域里口碑好的经典书,或者送一张购书卡,让他自己去挑,也是极好的。喜欢科学?一套有趣的科普实验工具箱,或者一本深入浅出的科学读物。
送兴趣相关的礼物,其实是给孩子的成长注入能量。他因为这个礼物,可能在一个领域里深耕下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这种礼物带来的价值,远超过它本身的价格。它是一种鼓励,一种支持,告诉孩子,“嘿,你喜欢的东西,很有价值,去追吧!”
然后,不能忽视的是礼物的意义感。有些礼物可能不那么实用,也不直接关联兴趣,但它有特殊的纪念价值或者情感价值。比如一本精美的日记本,鼓励孩子记录生活;或者一个带有美好寓意的小摆件,提醒他努力或者保持乐观;甚至是一起做一件事,比如去博物馆、去动物园、去看一场电影,这些经历本身就是最好的礼物,是你们共同的回忆。这种礼物可能更适合送给年龄小一点的学生,或者关系非常亲近的亲戚家孩子。它不是一个冷冰冰的物品,而是承载着爱和关怀的符号。
当然,还有一类礼物,是我觉得最难送,但如果送好了,效果拔群的——那就是能启发孩子思考的。这种通常不是一个具体的物品,可能是一套某个领域的入门课程(线上线下都行),比如编程、摄影、写作;或者是一次参加有深度的夏令营、研学活动的机会。这类礼物门槛比较高,需要对孩子有相当的了解,知道他可能潜在的兴趣点在哪里,以及他是否愿意接受这种形式。但如果送对了,可能真能改变一个孩子的视野,给他打开一扇新的大门。这种礼物不是说买来就完事儿,最好还能配套一些引导或者讨论,帮助孩子更好地利用这个资源。
说到底,送给学生的礼物,最怕的是那种送出去就石沉大海、完全没有用的东西。所以,送礼之前,功课一定要做足。别怕麻烦,去问问孩子的父母,或者更直接一点,旁敲侧击地问问孩子本人有没有什么特别想要的东西(当然,问也是技术活儿,不能太直白,失去了惊喜感)。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觉得是那份心意。礼物多贵重,是次要的。关键是你花了心思去挑选,去了解,去想这个东西送给他,是不是真的能让他开心,对他有帮助。有时候,一份手写的祝福卡片,配上一份不贵重但很合他心意的小礼物,比你随便买个昂贵但不搭边的玩意儿强太多了。记得我表弟小时候特别喜欢恐龙,我送了他一本介绍各种恐龙的立体书,还有一套小恐龙模型。他抱着那些东西,眼睛都亮了,那笑容,我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那套书和模型其实不贵,但因为是投其所好,那份快乐是无价的。
所以,给学生送礼物,别光看价格,也别光看别人送什么。停下来,想一想这个 конкретный (具体的)孩子,他现在处于什么阶段?他有什么爱好?他有没有什么小小的愿望?他是不是正缺某样实用的东西?从这些角度出发,再结合你的预算和你们的关系亲近程度,我相信你一定能选到一份既有心意又有价值的礼物。别让送礼变成一种负担,而把它看作一次表达关爱和支持的机会。有时候,一份小小的礼物,就能在孩子心里种下一颗美好的种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