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香港买什么礼物?
这问题,问得可真大。大到好像能装下整个维多利亚港的风,和弥敦道上流光溢彩的霓虹。每次有人这么问我,我脑子里都不是先蹦出个什么商品清单,而是一连串的画面和反问:你送的人是谁?他喜欢的是这座城市的A面还是B面?是中环精英口袋里那支万宝龙的冷光,还是深水埗街边小贩叫卖声里的热气?

别再只盯着那些网红店了,求求了。什么小熊饼干,什么蝴蝶酥,不是说它们不好,但排队两小时,人潮汹涌得像在抢救生艇,就为了那个几乎每个游客人手一罐的铁盒子,真的,没什么新意了。送出去,对方客气地收下,心里可能在想:“啊,又是这个。” 你懂的。
还有药妆店,莎莎卓悦遍地开花,确实方便。但说实话,里面很多东西,什么黄道益活络油、双飞人药水,早就不是香港独有的稀罕物了。更别提那些被炒上天的面膜和药膏,里面有多少是真正的本地口碑货,又有多少是专为游客定制的“智商税”?咱们得买点真正有香港魂的东西。
那到底买什么?听我的,咱们换个思路。
如果你想送的是一份烟火气,一份实实在在的生活质感,那请你一定要去一趟上海街。具体来说,是油麻地到旺角那一截。这里没有光鲜亮丽的橱窗,只有一家家挨得紧紧的,卖着锅碗瓢盆、竹制蒸笼、刀具厨具的老店。
送什么?就送一只公鸡碗。对,就是周星驰电影里出镜率最高,那个画着一只精神抖擞大公鸡的白瓷碗。这玩意儿,便宜,结实,充满了生命力。它代表的是一种草根的、顽强的、乐天知命的香港精神。捧着它吃饭,都感觉自己能多扒拉两口。再配上几双红木筷子,或者一个手工敲打出来的铜制小汤勺,这一套,比任何包装精美的西式餐具都来得有分量。这送的不是餐具,是“好好吃饭”四个字最朴素的祝福。
还可以在这里找到红白蓝胶袋元素的各种文创产品。那个经典的红白蓝帆布,最早是用来遮风挡雨、搬家扛货的,简直是香港人“捱得、做得”精神的图腾。现在,它被做成了卡包、电脑袋、环保袋,时髦又接地气,背在身上,像披了一面香港精神的旗帜。
如果你想送的是一份老味道,一份沉淀在时光里的味觉记忆,那就要钻进那些更深的巷子里去。
去上环的南北行街区看看。空气里永远飘着一股复杂的、安心的味道,是药材、海味、干货混合在一起的味道。当然,送人参鹿茸太隆重,但你可以买一些品质极好的新会陈皮或者本地凉茶包。香港人对“汤汤水水”的执念是刻在骨子里的,一碗润肺的汤,一杯下火的凉茶,是他们对抗湿热气候的日常武器。送这个,特别贴心,尤其适合注重养生的朋友或长辈。告诉他,这不是简单的茶叶包,这是来自广东道上,某个晒得黝黑的老师傅亲手配的方子。
还有酱料!别笑,这才是香港美食的精髓。忘掉超市货架上的李锦记。去九龙酱园或者廖孖記这种本地老字号。一瓶顶级的头抽,那种醇厚的豉香,能让一盘最简单的白切鸡升华。或者一罐腐乳,廖孖記的腐乳细腻如芝士,用来抹面包、配稀饭,简直是人間極品。这些店,往往门面老旧,斑驳的招牌下坐着一个慢悠悠打算盘的阿伯,但他们卖的东西,是几代人味蕾的传承。你拎着这两瓶沉甸甸的玻璃瓶,就像拎着半个世纪的香港厨房史。
如果你的朋友是个文艺青年,对这座城市的文化脉搏更感兴趣。
那么,请带他离开铜锣湾的诚品,去旺角的二楼书店寻宝。在那些逼仄、堆满书本、仅容一人通过的过道里,你能找到许多在大陆已经绝版的港台书籍、冷门的独立杂志和设计画册。送一本书,书的扉页上盖着这家书店独有的印章,再附上一张你手写的卡片,告诉他你是在怎样一个下午,闻着旧纸张的味道,为他挑中了这份精神食粮。这份礼物,是你在纸张的缝隙里与城市的灵魂对话,然后打包了一小片送给他。
或者,去PMQ元创方或是深水埗的大南街逛逛。那里聚集了大量香港本土设计师的店铺。可能是一件印着“九龙皇帝”曾灶财涂鸦字体的T恤,可能是一个用回收叮叮车木料做成的手机壳,也可能是一套充满巧思、用繁体字作为设计元素的文具。这些东西,设计感强,产量小,绝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它们背后,是一个个年轻的、充满热情的香港创作者,在用自己的方式讲述香港故事。买下它,既是支持,也是一种品位的宣告。
最后,如果你真的预算充足,想送点贵气,但又不想落入俗套。
别去挤海港城的奢侈品店了。我推荐你去古董店或者二手奢侈品店淘点东西。比如在荷里活道上,你能找到一些品相极佳的老式腕表、旧时的珠宝首饰,甚至是一些精美的欧洲瓷器。这些东西,带着上一个主人的故事和时光的印记,独一无二。送一块保养得当的古董劳力士,比送一块全新的,故事感要强太多。
或者,考虑一下定制。比如去中环那些老派的裁缝店,为他定制几件手工衬衫的礼券。让老师傅亲自量体,选用顶级的面料,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是机器永远无法比拟的妥帖与考究。这送的不是衣服,是一种精致到骨子里的生活态度。
所以你看,香港能买的礼物太多了。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跳出那个被游客“攻略”框定的舒适区,多走几步,多看几眼。
一份好的礼物,应该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对方对这座城市更深层次的想象。它可以是一口能尝到的香港味道,一件能触摸到的香港质感,或者一个能引发思考的香港故事。它应该是有温度的,有记忆的,甚至,是有点“麻烦”的——因为你花心思去找了,去了解了。
这,才是从香港带回来的,最好的礼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