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什么礼物给老人家?这问题,简直是个年度大考,比我当年考高数还头疼。
每年一到这个时候,各种“送长辈礼物清单”就开始满天飞。点开一看,不是各种听起来高深莫测的保健品全家桶,就是号称能治百病的黑科技理疗仪。好像我们这些做小辈的,除了关心他们的血压血糖、腰酸腿疼,就再也想不出别的了。

可你有没有偷偷看过,你去年、前年、大前年送去的那些“宝贝”,最后都去了哪儿?
我见过。在我外婆家那个永远有点阴凉的储藏室里,堆着一座小山。包装都没拆的蛋白粉,落了灰的按摩披肩,操作复杂到能把航天员都绕晕的足浴盆。它们静静地躺在那儿,像一个个巨大的问号,无声地嘲笑着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孝顺孩子”。
你以为你送的是关心,其实可能只是送去了一份“我已经尽到孝心了”的自我安慰,以及给他们添了个“这玩意儿怎么用/放哪儿”的新烦恼。
说到底,我们总是在用自己的想象去揣测他们的需要。我们觉得他们需要“健康”,于是就疯狂地堆砌这些符号化的健康产品。但我们忘了去问,或者说,忘了去观察,他们真正缺失的是什么。
他们缺的是那个最新款的按摩椅吗?还是缺一个能陪他们聊聊天,听他们唠叨当年勇的人?他们缺的是那罐进口蛋白粉吗?还是缺一顿你亲手做的、或许不那么精致但热气腾腾的家常饭?
所以,别再问“送什么东西”了。我们得换个问法:“他们的生活里,到底缺了哪个口子,我能用什么去补上?”
这个“口子”,有时候是被看见。
我奶奶,一个要强了一辈子的女人。前几年开始,她的听力断崖式下降。我们跟她说话得靠吼,电视声音开到最大,邻居都要来投诉。她开始变得沉默,不爱出门,不爱和人交流。我们都以为,人老了,都这样。
直到我表哥给她买了一个专业的、经过精准验配的助听器。不便宜,真的。但他花了一个周末的时间,带着奶奶跑医院、做测试、反复调试。
奶奶戴上助听器那天下午,我们一家人坐在客厅里,像往常一样聊着天。突然,一直沉默的奶奶插了一句嘴,清晰地反驳了我爸的一个观点。我们都愣住了。然后她笑了,眼角带着泪,说:“原来你们刚才在说这个啊……我好久没听得这么清楚了。”
那一刻我才明白,我们之前送的所有补品、新衣服,都比不上这个小小的、能让她重新“听见”世界的助听器。因为它补上的,是她与这个世界重新连接的那个缺口。她不再是一个需要我们大声嚷嚷才能沟通的“麻烦”,她又变回了那个能参与我们、指点江山的家庭核心。
这个“口子”,有时候是不添麻烦的体面。
我爷爷腿脚不好,尤其是膝盖。每次上厕所,坐下和站起来都像一场战斗,需要扶着墙,咬着牙,哼哧半天。但他从不跟我们说,男人嘛,总觉得这点事儿自己能扛。
后来我给他卫生间装了一个智能马桶盖,带自动升降功能的那种。一开始他还骂我乱花钱,说用不惯。我没理他,手把手教他怎么用遥控器。
过了大概一个月,我爸悄悄告诉我,爷爷现在上厕所利索多了。自己能轻松站起来,再也不用人扶了。他嘴上不说,但每次家里来客人,他都会“不经意”地展示一下那个会自己升降的马桶圈,语气里带着点小小的炫耀。
你看,这东西不贵,也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它解决的是一个极其具体、极其日常的痛点。它维护了一个老人最后的、不想给子女添麻烦的尊严感。类似的还有浴室里的防滑垫、床边的感应夜灯、一个能削苹果皮的电动削皮器……这些东西,都在帮他们把生活中那些力不从心的瞬间,一一抚平。
这个“口子”,有时候是打发无聊的乐趣。
退休生活是什么样的?是我们想象中的养花逗鸟、云淡风轻吗?也许是。但更多的时候,是大段大段无处安放的空白时间。
我妈退休后,一度沉迷于各种砍价APP和转发领鸡蛋的微信群。我看着都觉得心累。后来我琢磨,她不是贪那点小便宜,她是真的闲。生活里没有了目标,没有了“被需要”的感觉,只能用这些琐碎的、即时反馈的事情来填充。
我尝试着给她报了个社区的老年大学书法班。一开始她百般不情愿,说自己一把年纪了还学什么。我半骗半哄地把她拖了过去。没想到,她竟然真的学进去了。
现在,她每天下午都要雷打不动地练两小时字。家里墙上挂满了她的“作品”,写得好不好另说,但你能看到她眼神里重新燃起的光。她有了自己的新社交圈——“书友”,有了可以期待的事情——每周的书法课和不定期的展览。她不再需要通过砍价链接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一幅像样的作品,就足以让她骄傲好几天。
这比送她一万块钱的红包,让她开心多了。
所以,别再送那些“标准答案”了。去看看他们的生活。
看看他的手机,是不是字太小,或者因为不会用移动支付,连出门买菜都觉得困难?那就给他换个屏幕够大、系统简洁的老人模式手机,然后花一个下午,不,一整天的时间,耐心地、一遍遍地教会他。把他常用的APP调出来,帮他设置好亲情号码,告诉他怎么刷短视频,怎么跟老朋友视频聊天。让他不被这个“赛博时代”抛弃,成为一座孤岛。
看看她的厨房,是不是还用着那把切不动肉的旧菜刀,或者那个已经用了二十年、锅底都黑了的炒锅?那就给她换一套省力的厨具。让她在为我们准备一顿饭的时候,能轻松一点,安全一点。
听听他反复说起的那些往事,是不是总在怀念年轻时的某个爱好?也许是下棋,也许是钓鱼,也许是听戏。那就投其所好。一套质感很好的象棋,一根轻便的鱼竿,或者一张他心心念念的京剧名角的演出票。陪他去。让他知道,你记得他年轻时的样子,你尊重他的精神世界。
当然,说了这么多,最奢侈、最顶级的礼物,永远只有一个——你的时间。
不是那种一边吃饭一边玩手机的敷衍时间。而是高质量的、全身心投入的陪伴。
是关掉手机,坐下来,听他把一个已经讲了八百遍的陈年旧事,再津津有味地讲一遍。
是陪她一起看那部家长里短、逻辑不通的电视剧,跟她一起吐槽里面的“坏女人”。
是挽着她的胳膊,用她的步速,慢慢地在公园里散步,而不是不耐烦地催她快点走。
是把自己的时间掰碎了,揉进他们的日常里。一个寻常的电话,一次突然的探望,一次耐心的倾听。这才是那个能补上所有“缺口”的万能解药。
别让我们的爱,只停留在一年一度的礼物清单上。礼物只是一个载体,它应该承载着我们的观察、我们的思考、我们的在乎。它应该是一个温柔的信号,告诉他们:“我看见了你的辛苦,我懂你的孤独,我把你放在心里最重要的位置。”
这,比任何昂贵的东西,都来得珍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