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要走了,桌子都收利索了,就差一场散伙饭和……一份离职礼物。
这玩意儿到底该怎么送?简直是当代职场人的一大显学,送得好,是情分,是江湖再见还能点赞的情谊;送得不好,那可真是大型社死现场,钱花了,人得罪了,剩下的只有无尽的尴尬。

别急,这事儿吧,不能只看“送什么”,得先往回倒,倒到最开始的地方,那就是——盘一盘你俩的关系。
对,你没看错,就是关系。办公室里的人际关系,跟那罗生门似的,复杂得很。你以为你们是午饭搭子,可能人家只把你当成拼单凑满减的工具人。所以,送礼物之前,先别急着打开橙色软件搜“离职礼物”,先在脑子里过一遍电影。
第一档:点头之交,塑料情谊
这一档最普遍。就是那种,你知道他叫啥,他知道你工位在哪,日常交流基本靠“早”、“好”、“收到”、“谢谢”,一年也说不了三百句话的同事。对于这种,送礼物的核心就两个字:安全。
你的目标不是让他感动得痛哭流涕,也不是让他把你铭记在心,而是完成一个“社交动作”,表示“我知道你要走了,祝你顺利”,仅此而已。
所以,什么星巴克的咖啡券、小罐的茶叶、一盒包装还不错的饼干、或者是一支护手霜,都是上上之选。价格不贵,大概就三五十块钱,属于那种“我收下不觉得有负担,你不送我也不会察觉”的安全区。
千万别在这种关系上用力过猛。你吭哧吭哧挑个大几百的礼物送过去,对方第一反应不是感动,是“卧槽,他是不是有什么事要求我?”或者“我是不是得回个差不多价位的?”你看,这不就给人家添堵了吗。记住,对于塑料情谊,维持体面,就是最高级别的尊重。
第二档:革命战友,战壕兄弟
这一档的关系,就有点意思了。你们可能没在下班后一起喝过酒,但一定在深夜的办公室里一起点过外卖;你们可能不知道对方的私生活,但一定知道对方被哪个甲方/老板折磨得最惨。你们是一起扛过枪,一起骂过街,一起在项目的死线前垂死挣扎过的“战友”。
给这类人的礼物,要突出两个重点:实用性和共情。
什么意思呢?就是要送到他心坎里去,让他觉得“嘿,这哥们儿/姐们儿懂我”。
比如,他是个天天要对着电脑十几个小时的程序员,那你送一个好点的鼠标腕托、一个能让他颈椎舒服点的颈枕,甚至是一张好用的蒸汽眼罩,都比送一杯华而不实的咖啡强。这份礼物传递的信息是:“兄弟,你的苦,我懂。你留下的这个烂摊子,哦不,是你奋斗过的这个岗位,我会连着你的份一起……继续受苦的。”
他要是跳槽去了一个要疯狂开会的新地方,你可以送他一本质量上乘的笔记本和一支好写的笔,让他有“仗剑走天涯”的装备感。
她要是打算离职后先去旅个游,喘口气,那一个便携的收纳包、一个降噪耳机、一个好看的U型枕,都能让她在路上想起你这位曾经并肩作战的伙伴。
这个档次的礼物,价格可以稍微上来一点,一两百,两三百,看你们的交情和你的预算。但重点不在价格,而在于那份“我看见了你的辛苦,并希望你未来能对自己好一点”的体贴。这是从并肩作战的战壕里,递过去的一块热乎乎的干粮,是战友情谊的具象化。
第三档:亦师亦友,人生贵人
这一档,就得走心了,而且是大走特走。
这个人,可能是带你入行的师傅,在你还是个愣头青的时候,手把手教你,帮你改PPT,帮你挡枪。也可能是你的直属上司,但他/她没有领导的架子,真心为你规划职业,给你机会,在你迷茫的时候点拨你。还可能是比你年长几岁的同事,总是在你需要的时候,像个大哥哥大姐姐一样,给你一些过来人的建议。
对于这样的“贵人”,礼物的心意和记忆点,是压倒一切的。
这时候,就别再送那些流水线生产出来的标准品了。你需要送的是一个“信物”,一个能承载你们之间共同回忆的东西。
一张你们团队的照片,找个好看的相框裱起来。照片背后,写上你们一起经历的某个项目的名字,或者一句你们都懂的“黑话”。当他未来在新的办公室里摆上这个相框,看到的不仅是一张照片,而是那段闪闪发光的岁月。
一本他/她曾经在闲聊中提过“很想读但一直没时间”的书。在书的扉页,用心地写一段话。别抄网上的鸡汤,就写你最真实的感受。写他/她对你的某个具体帮助,写你从他/她身上学到的东西,写你最真诚的祝福。文字的力量,有时候比任何昂贵的礼物都更能打动人心。这件礼物,就成了独一无二的孤品。
如果你知道他/她有什么特别的爱好,比如喜欢喝茶,那就送一套小巧别致的茶具;喜欢写字,那就送一瓶有格调的墨水和一杆趁手的钢笔。这叫投其所好,说明你真的把这个人放在心上观察过、了解过。
这种礼物的预算,可以更宽泛,但上限也别太离谱,不然就变成人情债了。核心是,它必须是“关于你们的”,而不是“关于钱的”。它是一次郑重其事的感谢,一次深情的告别。
还有一种玩法,叫“软性”礼物,这是高级玩法。
有时候,最好的礼物,不是一个实体的东西。
比如,你可以在他的LinkedIn(领英)上,花半个小时,认认真真地为他写一段推荐语,肯定他的专业能力和人格魅力。这东西,会跟着他的职业生涯一辈子,比一个摆件有用得多。
比如,你把他拉进一个你所在的高质量行业交流群,或者把他推荐给你圈子里某个能帮到他的朋友。这是在为他的未来铺路,是把人脉当成礼物送出去。这份情谊,千金不换。
再比如,认认真真地组织一场送别宴,不是那种乌泱乌泱几十个人、大家都在低头玩手机的无效饭局。而是叫上三五个关系最好的核心成员,找个安静的地方,好好吃顿饭,聊聊天。聊过去的糗事,聊未来的打算,聊那些办公室里不能说的话。这种高质量的陪伴,本身就是最好的礼物。
说到底,离职礼物送的不是东西,是一种姿态。
它在告诉离开的人:你在这里度过的时光,有人记得;你付出的努力,有人看见;你这个人,有人欣赏。
它也在告诉留下的人:我们身处的这个看似冷冰冰的职场,依然有温情和善意存在。
所以,别再把它当成一个任务,一个负担。把它当成一次真诚的表达,一次体面的告别。毕竟,山水有相逢,江湖那么大,说不定哪天,你们又在哪个路口遇上了呢?到时候,相视一笑,还能不能自然地打个招呼,可能就取决于今天,你送出的这份礼物里,藏着几分真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