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行政和HR集体头秃的季节。
年会,这个本该是打鸡血、画大饼、顺便联络一下塑料同事情的场合,现在最大的悬念,居然沦落到了“今年又会发什么能让我在闲鱼上都卖不出去的玩意儿”。

别笑,这真的不是段子。
我工作这些年,收到的年会奇葩礼物,能在我家阳台开个小型仓储。印着巨大Logo、充一次电就发烫的充电宝;号称“私人定制”、丑到连我妈都嫌弃的保温杯;还有那套红彤彤的、据说是“开运”但更像本命年专属的四件套,至今还在衣柜顶上吃灰。
这些东西,它们错了吗?没错。它们不实用吗?也对,充电宝能充电,杯子能喝水。但问题在于,这种“实用”是一种充满了敷衍和“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的傲慢的实用。它完全没有考虑过,我们,这些在格子间里燃烧生命,拿KPI当饭吃的活生生的人,到底需要什么。
所以,咱们今天就来盘点一下,年会礼物到底送什么,才能送到大家心坎里去,让员工第二天踏进办公室的脚步都轻快几分,而不是一边走一边盘算着怎么跟同事换掉自己手里的“小垃圾”。
第一梯队:现金等价物,永远的YYDS
我知道,这听起来特别俗。但请相信我,在经历了九九六的毒打和无数次“在吗?这个需求很简单”的深夜追魂call之后,没有什么比真金白银的抚慰更直接、更有效了。
当然,直接发钱有点太“赤裸裸”,少了一丝“礼物”的仪式感。那么,它的变体就是最佳选择:
-
大型商超/电商平台的购物卡。 比如山姆、盒马、京东、天猫超市。这简直是年会礼物的 王炸 。谁家不要买米买油买纸巾?谁不想在App里下单,半小时后新鲜的草莓和牛奶就送到家门口?这给的不是一张卡,这给的是生活的便利,是下班后不用拖着疲惫身躯逛超市的 救赎 。它把选择权完全交还给了员工,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尊重。
-
咖啡/奶茶连锁店的储值卡。 尤其是对年轻人聚集的互联网、广告、文化传媒公司。星巴克、瑞幸、Manner、喜茶……你看看每天下午外卖小哥在楼下排的长队就知道这玩意儿有多 硬通货 了。一张500块的咖啡卡,可能就意味着接下来两个月,每天早上的那杯“续命水”公司包了。这种幸福感,是实实在在的,每天都能体验到的。
第二梯队:提升幸福感的生活小家电
这一类,讲究的是“我自己买可能有点舍不得,但你送我我会开心到飞起”。核心是品质感和高频使用。
-
人体工学腰靠/颈枕。 请注意,我说的是正儿八经的牌子货,比如米乔、网易严选那种有支撑、有口碑的记忆棉产品,而不是随便印个logo的充气娃娃。对于我们这些每天要在椅子上粘8个小时以上、颈椎腰椎早已发出警报的“脆皮打工人”来说,一个好的腰靠,简直是续命神器。每次往椅子上一靠,那股恰到好处的支撑力传来,都会在心里默默给公司点个赞。这传递出的信息是:公司关心你的健康,是真关心,不是嘴上说说。
-
桌面小型取暖器/静音风扇。 办公室的空调,永远是众口难调的玄学。夏天总有人觉得冷,冬天总有人觉得脚底漏风。一个设计精良、颜值在线、工作时又没什么噪音的小电器,就能完美解决这个痛点。想象一下,冬日午后,暖风从脚下徐徐吹来,码字的手都变得轻快了;夏日炎炎,一股清凉的风拂面而过,烦躁的心情都被吹散了。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最能收买人心。
-
电动牙刷/水牙线(冲牙器)。 这是典型的消费升级产品。很多人都想尝试,但可能因为价格或者“没必要”的心态而犹豫。公司送一个,直接帮他完成了这个升级。这不仅是份礼物,更是在传递一种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这东西每天早晚都得用,使用频率极高,每次用的时候都会想起这是公司的福利。
-
筋膜枪。 前几年可能还算新潮,现在已经很普及了。对于长期伏案、肩颈僵硬的我们来说,简直不要太 实用 。午休的时候拿出来“突突”几分钟,下午的工作状态都能好一大截。它比一个印着logo的U盘,更能体现公司对员工身体状况的体察。
第三梯队:有格调的消耗品,精致且务实
这一类礼物的关键词是“体面”和“意料之外”。它不是生活必需品,但却能极大地提升生活品质。
-
品牌护手霜/香氛礼盒。 比如欧舒丹、瑰珀翠这种,男女皆宜,味道选择多。办公室环境干燥,洗手频繁,一支好用的护手霜是绝对的刚需。而一个品质不错的无火香薰或者香氛蜡烛,则能让员工把这份“小确幸”带回家,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放松身心。这送的不是东西,是一种精致的生活态度。
-
精品挂耳咖啡/茶叶礼盒。 办公室的速溶咖啡喝腻了?那就来点不一样的。现在很多独立咖啡品牌或者茶叶品牌都做得非常出色,包装设计有品位,风味也远超普通货色。一盒包含不同产地风味的挂耳咖啡,或是一罐来自核心产区、包装精美的茶叶,都能让员工在下午茶时间,享受到片刻的抽离和愉悦。
-
视频/音乐/阅读App的联合会员年卡。 这绝对是一个 高明 的选择。现代人的娱乐生活早已数字化。腾讯视频+QQ音乐+知乎盐选会员打包一年,谁能不心动?它覆盖了娱乐、学习、放松等多个维度,成本可控,但价值感极强。这表明公司懂年轻人的生活,愿意为他们的精神世界买单。
说到底,年会礼物这件小事,折射出的是一家公司的底层文化。
是把员工当成需要被“统一思想”和“打上烙印”的螺丝钉,所以送出一堆印着大Logo的、毫无个性的工业制品;还是把员工当成一个个鲜活的、值得被关怀和尊重的“人”,所以愿意花心思去琢磨他们的真实需求,送出那些能真正融入他们日常生活的、带着温度的礼物。
别再送那些定制的、尴尬的、最后只能在角落积灰的东西了。把预算花在刀刃上,让大家拿到手里的那一刻,是真心觉得“嘿,这公司还挺不错的”,而不是一声叹息,转身就挂上闲鱼。
这种发自内心的认可,比年会上老板声嘶力竭喊出的任何一句口号,都来得更有力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