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麦琪的礼物?
第一次读这个故事是什么时候?好像是在中学课本里,昏昏欲睡的午后,窗外是蝉鸣和阳光,老师在讲台上用一种平铺直叙的语调分析着欧·亨利式结尾。当时,只觉得这是一个有点心酸又有点巧妙的爱情故事。两个穷光蛋,为了给对方买圣诞礼物,一个卖掉了引以为傲的金表,另一个剪掉了视若珍宝的长发。结果呢?他买的发梳,她用不上了;她买的表链,他也用不上了。

一个精巧的悲剧,或者说,一个温暖的笑话。故事的结尾,作者话锋一转,告诉我们,这对“傻瓜”夫妇,才是最聪明的。他说:“在一切馈赠礼品的人当中,他们两个是最聪明的。”然后,他给出了那个画龙点睛的名字——麦琪的礼物。
那时候的我,根本没在意“麦琪”是谁。它听起来就像一个外国人的名字,或许是某个叫麦琪的人送出的礼物?这个念头一闪而过,便被淹没在接踵而至的考试和习题里。
直到很多年后,当我重新翻开这个短篇,当我经历了更多人情冷暖,当我开始理解什么叫作“付出”,什么叫作“徒劳”,我才猛然惊觉,这个名字里藏着多么深沉的意味和多么巨大的悲悯。它不是一个随手拈来的名字,它就是整个故事的灵魂。
麦琪,Magi,中文翻译成“东方三博士”或“东方三贤士”。
他们是谁?是在耶稣诞生时,从东方跋山涉水,跟随星辰的指引,前来朝拜圣婴的三位智者。他们带来了人类所能献上的最珍贵的礼物:黄金、乳香、没药。这三样东西,在当时,每一样都价值连天,是献给君王和神明的至高礼赞。黄金象征着尊贵与权力,乳香是敬神的圣物,没药则用于涂抹身体,兼具香料和药用价值,甚至与死亡和复活的仪式相关。
看,这就是麦琪的礼物。它们的特点是什么?第一,贵重。第二,充满智慧。这不是随便从路边商店买来的东西,而是经过深思熟虑,蕴含着深刻寓意的奉献。他们知道自己在朝拜谁,也知道应该献上怎样的敬意。他们的行为,是智慧的典范。
现在,让我们回到那间只有八块钱一周租金的,家徒四壁的小公寓里。
看看我们的主角,德拉和吉姆。他们有什么?德拉有一头瀑布般的棕色长发,美得连示巴女王见了都会嫉妒;吉姆有一块祖传三代的金表,足以让所罗门王垂涎。这是他们仅有的,可以称之为“财产”的东西。是他们贫瘠生活中,唯一闪光的骄傲。
为了给吉姆的金表配上一条白金表链,德拉卖掉了她的长发。为了给德拉美丽的长发配上一套玳瑁发梳,吉姆卖掉了他的金表。
从结果来看,他们的行为简直是彻头彻尾的愚蠢。一种计算失误的,毫无投资回报率的愚蠢。他们用自己最宝贵的东西,换来了对方此刻最用不上的东西。这算什么?一场彻头彻che尾的笑话。如果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简直是沟通障碍导致的家庭悲剧,完全可以通过提前发个微信问一下来避免。
但欧·亨利偏偏说,他们,是麦琪。
为什么?
因为礼物的真谛,从来就不在于它的实用价值,而在于它背后承载的牺牲。
那三位来自东方的博士,献上黄金、乳香和没药,固然贵重,但那终究是身外之物。而德拉和吉姆呢?他们献上的是什么?不是头发,不是手表。他们献上的是自己的一部分,是他们身份认同中最核心、最骄傲的那一块拼图。德拉的美,很大程度上就依附于那头长发;吉姆的尊严和对家族的念想,就寄托在那块金表上。
他们为了爱,毫不犹豫地将这块拼图从自己身上剥离下来,捧到对方面前。这种牺牲,远比黄金和乳香更加耀眼。
这就是欧·亨利想要告诉我们的。智慧,并不仅仅是运筹帷幄的聪明,不仅仅是深思熟虑的盘算。在爱的世界里,有一种更高级的智慧,它看起来,往往像是愚蠢。
它是一种奋不顾身的冲动,一种“我愿意为你放弃一切”的纯粹。你有没有过那种,掏空自己也想给对方最好的东西的冲动?不是因为那个东西有多贵,而是因为你知道,对方会因为拥有它而闪闪发光。那一刻,你自己的得失,早就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吉姆和德拉就是这样。他们的礼物,在物理层面是失败的,但在精神层面,却抵达了馈赠的最高境界。他们向彼此证明了,为了对方,自己什么都可以不要。这种证明,比任何表链和发梳都更加珍贵。当他们相拥在一起,那间简陋的公寓里,闪耀着比黄金更璀璨的光芒。
所以,为什么叫麦琪的礼物?
因为这是一个关于“智慧”的重新定义。
欧·亨利,这个洞悉了市井小民悲欢离合的大师,他用一个看似精巧的短篇小说,完成了一次对神圣故事的现代化、平民化转写。他将神坛上的麦琪拉入凡间,告诉我们,真正的智者,真正的“麦琪”,就生活在我们中间。他们可能是一对贫穷的夫妻,可能是任何一个愿意为爱而牺牲的普通人。
他们的礼物或许不值钱,或许很笨拙,或许在别人看来毫无意义。但因为其中蕴含了毫无保留的给予和纯粹的爱,这份礼物便拥有了与黄金、乳香、没药同等,甚至更高的神圣价值。
这个标题,不是在简单地类比,而是在进行一次加冕。欧·亨利为这对愚蠢的恋人,为他们愚蠢的行为,戴上了一顶名为“智慧”的王冠。他告诉世人,别再用你们那套功利的、精于计算的眼光去评判爱了。在爱的国度里,最极致的智慧,就是心甘情愿地为对方犯一次傻。
这就是“麦琪的礼物”这个名字的全部奥秘。它是一个谜底,也是一声赞叹,更是一道温柔的光,穿透了百年时光,依然能照亮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那个角落。它提醒着我们,在冰冷现实的商业逻辑之外,还存在着另一种更温暖、更本源的价值体系。在那里,最贵重的礼物,永远是你愿意为之付出的那份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