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这个让无数家长抓耳挠腮、钱包集体瘦身的日子——六一。
朋友圈里早就开始了预热,各种“儿童节礼物清单”、“闭眼入不出错”的文章满天飞。点开一看,嚯,好家伙,不是能遥控能编程、恨不得能上天的机器人,就是那种零件比我脑细胞还多、号称能培养出下一个建筑大师的乐高限定款。当然,还有永远在榜单上的最新款游戏机,以及各种设计精美但价格更“精美”的儿童智能手表。

看着这些,我总有点恍惚。我们到底是在给孩子选礼物,还是在参加一场军备竞赛?
说真的,我见过太多这样的场景了:一个包装华丽的礼物被兴奋地拆开,孩子发出一声惊叹,捧在手里玩上个……嗯,大概十分钟?长一点的,一个下午。然后,那个曾经被寄予厚望、花了大价钱买来的“宝贝”,就成了家里某个角落的永久居民,和其它“失宠”的玩具们一起,静静地积灰。
我们花了钱,花了心思,最后只换来了一件昂贵的摆设和孩子短暂的五分钟热度。你图什么呢?
所以,每年这个时候,我总会想起我小时候收到的一个儿童节礼物。那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也不是什么时髦的玩意儿。我至今都清晰地记得,那是一个有点笨重的、需要自己动手组装的天文望远镜。不是现在那种插电就能自动寻星的高级货,镜筒是灰白色的,三脚架晃晃悠悠,说明书上的字小得像蚂蚁。我和我爸两个人,趴在地板上,对着那堆零件研究了整整一个周末的下午。
我记得他手指上沾的机油,记得他为了一个拧不上去的螺丝而皱起的眉头,也记得我们终于把目镜安上,第一次透过它看到远处楼顶的鸽子时,他比我还激动地喊出声来。
那个望远镜,后来陪我度过了无数个夏夜。我用它看过月亮上的环形山,模模糊糊地找到了土星的光环,也曾为了一颗一闪而过的流星而兴奋得整晚睡不着。望远镜本身,其实做工很粗糙,视野也不算清晰。但它在我心里,是无价之宝。
为什么?
因为它带来的,远不止一个物件那么简单。它带来的是时间的魔法。是我爸和我一起趴在地板上,共同攻克一个难题的那个下午;是后来无数个夜晚,他陪我站在阳台上,指着星空,告诉我哪是北斗七星,哪是牛郎织女的那些时光。
这个礼物,它本身是一个“邀请”。它邀请我,也邀请我的家人,一起去做一件有意思的事。
所以,如果要我来给儿童节礼物分个类,我会毫不犹豫地把它分成三等。
第三等的礼物,是“一锤子买卖”的消费品。
就是那些拆开即巅峰的玩具。它们功能强大,声光电效果酷炫,但它们把一切都预设好了,孩子只需要按下一个按钮,就能得到一个确定的结果。这种礼物,是在“喂养”孩子的感官,而不是在“启发”他的心智。它们剥夺了孩子想象的空间,也切断了创造的可能。很快,孩子就会厌倦,因为一切都已成定局,毫无惊喜可言。
第二等的礼物,是“打开一扇新世界大门”的钥匙。
就像我的那个天文望远镜。它可能是一套专业的昆虫标本制作工具,附带一本厚厚的《昆虫图鉴》;可能是一台入门级的数码相机,不是那种卡通的儿童相机,而是真正能调光圈、能换镜头的;也可能是一套质量上乘的水彩颜料和画纸,配上几节线上或线下的绘画入门课;甚至是一张去自然博物馆、科技馆、或者某个历史古迹的门票。
这类礼物的核心在于,它不是终点,而是一个起点。它给了孩子一个探索全新领域的工具和机会。你不是在给他一个玩具,你是在对他说:“嘿,你看,这个世界除了你眼前的课本和动画片,还有这样一个奇妙的角落,你要不要进来看看?”
你送出的,是一个兴趣的种子。这颗种子,也许就能在他心里生根发芽,长成一棵能陪伴他一生的参天大树。这笔“投资”的回报率,高到无法计算。它指向的,是孩子独立探索世界的可能性。
而第一等的礼物,我认为,是那种“可以一起搞事情的”礼物。
这是第二等礼物的升级版。它的精髓在于“一起”。
你不是把那个昆虫标本工具塞给他,说“自己玩去吧”,而是和他一起,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在周末的公园里寻找那些死去的独角仙和蝴蝶。你们一起查资料,一起学习怎么软化、展翅、固定、风干,最后把亲手制作的标本放进镜框里,挂在墙上。
你不是把相机丢给他,而是和他一起,背着相机去扫街,去拍日落,一起研究构图,一起在电脑前为一张废片被救活而欢呼。
你甚至可以送一套家庭烘焙工具。在某个周末,厨房里不再是你一个人忙碌的身影,而是多了一个系着围裙、满脸都是面粉的小家伙。你们一起揉面,一起打发奶油,一起把奇形怪状的饼干送进烤箱,最后一起品尝那个也许烤得有点焦,但却是全世界最美味的杰作。
这类礼物,它最珍贵的部分,其实是高质量的陪伴。注意,我说的不是那种你在旁边玩手机、孩子在旁边玩玩具的“伪陪伴”。而是一种肩并肩,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的,“战友式”的陪伴。在这个过程中,你们有交流,有协作,有失败的沮丧,更有成功的喜悦。
这些共同经历的瞬间,会变成孩子记忆中最温暖、最坚实的部分。很多年后,他可能早就忘了那个玩具长什么样,但他一定会记得,那个阳光很好的下午,厨房里弥漫的黄油香气,和你脸上沾到的那一点白色面粉。
这才是礼物真正的意义。它不是一个物品,而是一段共同创造的、闪闪发光的记忆。
当然,说了这么多,还有一个隐藏的、我认为是顶级的礼物类别——那些纯粹的、无用的、但能带来巨大快乐的东西。
比如,一个能把人完全包裹进去的巨大懒人沙发;一箱子五颜六色的、可以在浴室墙上乱涂乱画的安全蜡笔;或者干脆就是你认认真真地陪他打一下午毫无逻辑可言的“枕头大战”,直到两个人都笑得瘫倒在地。
童年,有时候并不需要那么多意义和价值。纯粹的快乐,本身就是最好的礼物。
所以,儿童节礼物到底要什么好?
别再只盯着那些价格标签和功能参数了。
去看看你的孩子。
看他最近正对什么东西着迷?是天上的星星,还是地上的蚂蚁?是手里的画笔,还是厨房里的锅碗瓢盆?
然后,送他一个“邀请”,邀请他深入那个他好奇的世界。
更重要的,是把你自己,也作为礼物的一部分,附赠进去。告诉他:“嘿,你觉得有意思的这个事儿,我也觉得特酷。走,我们一起,去搞点事情!”
真的。别不信。
这比任何限量版的玩具,都酷得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