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我,现在谁还送QQ礼物啊?那玩意儿,不就是一堆代码、一串闪光的像素吗?有什么用?
问得好。真的。这个问题就像在问,人为什么要抬头看月亮,为什么要给路边的小猫起个名字,为什么要在一张毫无价值的明信片上写满祝福。

你如果非要用“实用主义”的尺子去量,那它确实——屁用没有。它不能吃,不能穿,不能折现。它甚至连朋友圈里一个精心P过的定位截图所能带来的虚荣感,都显得那么的捉襟见肘。它老土,过时,带着一股子十几年前互联网蛮荒时代的气息。
可我偏要说,正是这份“无用之用”,才是它存在的全部意义。
你还记得吗?那个电脑屏幕还是个大屁股CRT的年代,那个宽带还按小时计费的年代。聊天窗口弹出来,不是一个冷冰冰的转账截图,而是一个像素感十足,动画效果略显卡顿的“啤酒”或者“蛋糕”。那一刻你的感觉是什么?不是收到了什么贵重的东西,而是一种……怎么说呢?一种被“惦记”着的,突如其来的惊喜。
那是一种极其纯粹的信号。它在说:“嘿,我在想你。”
没有别的了。就这么简单。
这和现在微信里动辄520、1314的红包完全是两个维度的东西。微信红包,说到底,是一场心照不宣的社交货币兑换。它高效、直接,带着成年人世界里不容置疑的规则感。你发给我,我得记得下次发回去;你发多了,我得琢磨这人情怎么还。它背后是账本,是人情世故,是关系网的维护与计算。它很“有用”,有用得让人有时候觉得累。
但QQ礼物不是。它是一种近乎于孩子气的表达。我送你一朵像素玫瑰,我不是真的在求爱,我只是觉得这一刻,我想让你开心一下。我给你放一个电子烟花,我不是在庆祝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我只是想在我们枯燥的对话框里,炸开一点点绚烂。它廉价,所以它没有负担。它虚拟,所以它摆脱了物质的沉重。
它是一种“轻社交”的极致体现。
我们这一代人,在社交上其实越来越胆怯了。想跟一个很久没联系的朋友说话,打下一行“在吗?”又觉得突兀,删掉。想关心一下暗恋的女孩,又怕言语显得笨拙。怎么办?
一个“棒棒糖”丢过去。
对方可能会回一个“?”。你看,对话不就开始了吗?这比“你好”或者“在干嘛”要自然得多,也安全得多。它像一块探路的石头,扔进沉默的水潭,激起的涟漪不大不小,刚刚好。如果对方没反应,你也丝毫不尴尬,不过是花了一两块钱买了个寂寞。但如果对方接住了这个梗,那接下来就是一片海阔天空。
它是一个情绪的放大器。
文字是苍白的。“哈哈”两个字,你根本不知道对方是敷衍地扯了扯嘴角,还是真的笑出了声。但一个满屏滚动的“笑脸”礼物,那种夸张的、甚至有点傻气的动画效果,它不由分说地就把一种情绪具象化了。一个“拥抱”的礼物,飞过去,把对方的头像紧紧抱住,那一瞬间,你真的能感觉到一种虚拟的温暖。
这在心理学上,大概叫一种“通感”的补偿。我们在冰冷的数字世界里,太渴望真实的体温了。这些礼物,用最拙劣的方式,模拟着这种体温。它告诉你,屏幕对面那个ID背后,是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情绪、会感动、会开心的人。
它更是一种赛博空间的仪式感。
生日那天,朋友们在群里祝你生日快乐,发了一堆祝福的文字。这很暖心。但如果,有人给你刷了一屏幕的“生日蛋糕”礼物,那种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文字的祝福是线性的,需要阅读和理解。而礼物的轰炸是视觉的、是直给的、是瞬间包裹你的。它像一场小小的、为你一个人举办的线上派对。
这种仪式感,是我们对抗平庸日常的武器。生活已经够无趣了,为什么不能在虚拟世界里,给自己和朋友创造一点点“不同于往常”的时刻呢?哪怕这个时刻,是由一堆廉价的像素构成的。
当然,我也不否认它的另一面。那些礼物榜单,那些亲密度等级,那些需要靠刷礼物才能点亮的图标和勋章。这背后,是产品经理们精心设计的消费陷阱,是利用人性弱点的游戏化机制。它催生了攀比,也让一些纯粹的情感变了味儿。这很现实,很残酷,也是互联网商业逻辑的必然。
可即便如此,你也不能因此就否定了那个给你送礼物的人,最初的那份心意。
世界太复杂了。我们总想把一切都分析得明明白白,把所有行为都归结于某个理性的动机。但很多时候,人就是会做一些“没用”的事。
就像你会在深夜里,给一个许久不联系的人点赞。
就像你会在KTV里,声嘶力竭地唱一首根本没人听的歌。
就像你会在看到壮丽晚霞时,忍不住掏出手机拍下来,尽管你知道照片远不及肉眼所见的万分之一。
这些事,有什么用?
它们的作用,就是让你在某一刻,感觉到自己还“活着”,还在与这个世界、与他人产生着微弱但真实的连接。
所以,当下次再有人给你发来一个QQ礼物,别急着嘲笑它土。你可以想象一下,在你看不到的那个屏幕后面,有个人,可能是在拥挤的地铁上,可能是在午休的间隙,也可能是在深夜无眠的床上,划开手机,在那个花里胡哨的礼物列表里翻了半天,最后选中了一个他觉得最能代表此刻心情的、傻乎乎的动态小图,然后,轻轻一点,发送给了你。
这整个过程,这个“选择”和“发送”的动作本身,就是全部的意义。
它就像一句无声的耳语,跨越了物理的距离,在你耳边轻轻说:
“嘿,这个瞬间,我想到了你。”
这,还不够有用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