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快到六一了,朋友圈里估计又要上演一年一度的“礼物焦虑”大赏。说真的,现在给小孩买礼物,比给我自己老板送礼还头疼。
走进商场玩具区,那种感觉,就跟一头扎进了五光十色的塑料海洋,瞬间窒息。琳琅满目的奥特曼、永远凑不齐的盲盒、还有那些个唱着魔性洗脑神曲的电动狗……你眼花缭乱,钱包瑟瑟发抖,结果呢?孩子拿到手,新鲜感撑不过三天。真的,就三天。之后,这些耗资不菲的“宝贝”们,唯一的归宿就是家里的某个角落,默默积灰,最终沦为玩具坟场里又一具冰冷的“塑料尸骸”。

你问我,那到底买什么?
我的答案可能有点“反消费主义”,但绝对真心。别再执着于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件”了。今年,咱们送点不一样的东西。送点能长在孩子心里的东西。
首推,也是我这几年一直在坚持的,就是一份“专属探险日”的承诺。
这是什么意思?很简单。在儿童节这一天,或者你们约好的任何一天,你,放下手机,关掉电脑,忘记工作,彻彻底底地,把这一整天的时间,只卖给你的孩子一个人。这一天,他/她就是CEO,是唯一的决策者。去哪里,玩什么,吃什么,全听他/她的。
你可能会说,这不就是陪他玩一天吗?不,完全不是。重点在于“专属”和“探险”。
你得有仪式感。提前几天,你可以神神秘秘地塞给他一张手绘的“探险邀请函”,告诉他有一个超级秘密任务要交给他。到了那天,你们可以一起制定“探险路线”,哪怕路线就是从家门口的公园A,穿过三条马路,到达那个他念叨了很久的冰淇淋店B。重要的不是目的地有多宏伟,而是这一路上,你们是并肩作战的伙伴。
你会发现,当权力真正交到孩子手上时,他的世界会给你带来多少惊喜。他可能不回去那个昂贵的游乐场,而是选择去一个没什么人的河边,就为了打一下午的水漂。他可能会放弃那家网红餐厅,只为去巷子口那家小卖部,买一根五毛钱的冰棍。在这一天里,你不是那个发号施令、催他快点、教他“应该怎样”的家长,你只是一个好奇的跟随者,一个忠实的玩伴。你们会一起发现一块形状奇怪的石头,一起给流浪猫起一个傻乎乎的名字,一起在夕阳下把影子拉得好长好长。
这种高质量的陪伴,是任何昂贵的玩具都无法替代的。玩具会坏,但那个下午,阳光照在你们脸上的温度,打水漂时你教他技巧后他第一次成功的欢呼,那份记忆,会永远刻在他的脑子里。这份礼物的保质期,是他们的一辈子。
其次,如果你非要送点实物,那就送点“会生长”的礼物。
什么叫会生长?一株植物,一个小动物(这个请务必三思而后行,确认全家都能接受并负责),甚至是一套需要长期投入心血去搭建的复杂模型。
去年我送给我侄子的,是一盒蘑菇种植菌包。他一开始挺失望的,觉得“这算什么礼物”。我没多解释,就让他按照说明书,每天喷水。从光秃秃的土块,到冒出第一个比芝麻还小的白点,再到那些小家伙像雨后春笋一样疯狂地、肉眼可见地长大,最后变成一丛肥美的蘑菇。你知道他是什么表情吗?是那种见证奇迹的震撼。
他小心翼翼地把蘑菇割下来,那天晚上我们吃了一顿蘑菇汤。他喝得特别香,还煞有介事地跟全家人宣布:“这是我种的蘑菇,有生命的!”
你看,一份礼物,让他理解了什么是生命力,什么是责任感,什么是从付出到收获的过程。这比你在绘本上讲一百遍“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都有用。它让孩子在一个微缩的世界里,触摸到了时间的脉络和创造的喜悦。乐高也属于这一类,但不是那种买回来拼一次就结束的,而是那种基础款的,可以让他不断拆解、重塑,创造出属于他自己想象中世界的。这种玩具,是在构建一个系统,而不是消费一个成品。
再来,送一套能打开新世界大门的“工具”。
这里的工具,不是指那些早教机、学习平板。求求了,放过孩子也放过自己吧。我说的是真正能激发他探索欲的东西。
一个入门级的天文望远镜。在一个晴朗的夜晚,带他去楼顶,或者干脆去郊外,让他亲眼看看月亮上那些坑坑洼洼的环形山,找一找课本上说过的北斗七星。当他发出“哇”的一声时,你就在他心里种下了一颗关于宇宙和星辰的种子。
一个趁手的儿童显微镜。带他去小区花园里采一点树叶,弄一滴池塘里的水,让他看看那个我们肉眼看不到的、熙熙攘攘的微观世界。那种新奇和震撼,会让他明白,我们生活的世界远比看上去的要复杂和有趣得多。
一套真正好品质的画具,或者一堆五颜六色的超轻粘土。别限制他画什么,捏什么。就让他去涂抹,去揉捏,去创造。那份礼物,是在告诉他:你的想象力,非常珍贵,值得用最好的工具去呈现。我们送的不是工具本身,而是一种探索世界的新视角,一种可以尽情表达自我的权利。
最后,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大了,有了自己的社交圈。那不妨送他一份社交基金和自由支配权。
你可以给他一张小额的储值卡,或者一个约定好的金额,告诉他:“这是你的儿童节礼物,你可以用它来请你最好的朋友看一场电影,或者去吃一次你们都喜欢的麦当劳。”
别小看这个举动。你送出的不仅仅是钱,更是一种信任和尊重。你相信他能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你尊重他的社交需求。让他自己去计划,自己去邀请,自己去“买单”,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成长。他会学到预算、规划、以及如何在朋友面前做一个得体大方的主人。这份经历,比你苦口婆心地教他一百遍“要和小朋友好好相处”来得更直接,更深刻。
说到底,儿童节的礼物,不应该是一场父母用金钱堆砌的自我感动。它更像一个契机,一个钥匙。
用它,去打开一扇通往孩子内心的门,看看他真正渴望的是什么。用它,去解锁一段父(母)子间全新的互动模式,体验一下做朋友的感觉。用它,去创造一个独一无二的共同记忆,作为抵抗未来岁月漫长和无聊的温暖储备。
别再问“儿童节给小孩买什么礼物好”了,问问你自己,“我想通过这份礼物,和我的孩子一起,抵达一个怎样美好的瞬间?”
想明白了这个问题,答案,自然就有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