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现实让我对这个说法有了新的体会。
屏幕上的苏明玉,樊胜美,在我这里有现实版。
大年初二,欢欢喜喜回娘家。
这是三年疫情期间,第一次回父母家拜年。年前我就精心准备礼物。和一同要回去的姑姑、妹妹一起商量要带的礼物,尽量多样化,不重复。吃的,用的,花的,普通的,高档的。把三箱后备箱塞得满满的。
车子还没出市区,接到老爹的电话,要求我给哥哥和弟弟也要准备礼物,相当于给他们要拜年。
电话挂断,我心里的兴奋劲就消失殆尽。我老娘在过年时候又找事了。电话里老爹说是老妈要求我这样做的。
我并不是不愿意给哥哥弟弟带东西,只是觉得父母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大年初二的早上九点左右,已经快要上高速了,我去哪里准备礼物?
其实年前连着两天,我都给家里打电话,三十晚上也打电话拜年问好。父母没有告诉我要给他们的两个儿子带礼物。
我们家的四个孩子分布在三个城市,(我和妹妹在一个城市),过年时会回父母家。但不是每年四个孩子都回去。
我知道我弟弟今年在家,但是我不知道我哥今年也回去了。
电话里的具体内容其实是要求我,给我哥哥准备礼物,顺便给弟弟也准备上。因为老爹说我哥哥带了一些特产,分一点给我和妹妹。于是他们就觉得礼尚往来,我和妹妹必须给她的两个儿子带礼物,否则她儿子就亏了。这才有了半道上的这个电话。
听完细节之后,在上高速前的一个加油站,我让妹夫(妹妹因工作问题,回不去)停车,我去加油站的小超市买东西。看来看去,只有牛奶拿得出手,就买了两箱奶。
一路上,我一边想着刚才的事,一边思绪飞向了以前,眼泪不断地往下掉。
有一年的大年三十,还没有起床,老妈打电话劈头盖脸地问我,是否给我嫂子送了本命年的礼物,我说没有。
很奇怪:我给嫂子送什么本命年礼物?
结果,老妈命令我必须在当天送去(火车三个小时的路程)。我拒绝了,招来老娘难听的谩骂。
过了两年,又是一个春节。父母要去哥哥家里过年。去城市过年,他们特别开心。
这一年的初二,我带着孩子坐火车(当时修路,开车很堵),到了位于一个地级市我哥哥的家里。
做饭时,我讨好巴结地问嫂子,需要帮什么,嫂子冷冷地回答,不需要。这是我在她家一天里听到的唯一给我说的话。
吃饭时,我小心翼翼地吃着眼前的一盘豆芽,就着一个馒头。
饭后,父母和其他人在客厅高高兴兴地聊天,看电视,吃水果。有点过年的味道。
我和孩子默默地坐在餐厅,翻着手机,和孩子看手机上的内容。
不久之后,我必须要离开了,火车票是四点多的。
这时候老爹训斥我:你为什么把火车票不订晚一点,不能订晚上的车票?
一个中等城市,全是过往车,很多趟车在这里不停,在下来一趟车是晚上快八点了,三个小时后我回到自己所在的城市,会很晚。
老爹不考虑晚上我一个人大冬天带着孩子的安全和不方便。他们需要的是孩子们多多的陪着他们。
其实能理解,人之常情。
这几年里,在父母的建议和授意下,或者是命令下,我不得不和哥嫂打交道:嫂子住院(哥嫂没有告诉我),父母要求我必须去看望。那已经是在嫂子出院两个月之后了。我只是问了一句:她住院就在我所在的城市,为什么不告诉我,我去医院看看。
老爹说,害怕影响你上班,就没有告诉你。
我很无语:在一个城市,地铁20分钟的距离,我去不了,因为工作忙。
开车两个多小时赶到另一个城市去看望,就不用考虑我上班?
还是去了,带了水果等,又留下3000元。开车回来时,还发生了一点小剐蹭。
我的窝火只有自己清楚。
礼尚不往来。2017年我家发生了一场意外,损失几十万。我哥嫂没有一个电话,没有分厘的安慰。
父母也没有任何的解释。
我以为我都是快退休的人了,父母应该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偏心了,或者说不会在过年时制造不痛快。
但是,今年依然如此。
从小到大,父母的偏儿子做法我已经习惯了。(我哥只比我大两岁)我改变不了他们的思想和做法,我就力图改变自己:努力学习,偷偷学习(我妈发现,会撕我的书)。酷热的暑假,我经常会拉上一只羊,拎上一个筐,去河里放羊割草。书藏在筐里,回家时埋在草里,这样我妈就看不见了。
坚持着,考上了县城的重点高中,半年回一次家。
努力着,三年后考上一所重点大学。而我哥补习两年后上了个大专。
大学期间,努力学习,毕业后留在了省会城市工作。再后来,就有了自己的人生。
可是,割不断的亲情,即使出嫁,我每年过年都会回家,虽然会遇到各种不痛快。
虽然,礼数我竭力做到,但根深蒂固的印记不是我如何努力就能改变的。
不被父母待见的孩子,不被父母重视的孩子,周围的人也是不重视。
我和我哥哥没有太大的矛盾和是非。但是我们现在也不说话。因为我哥非常认可父母的做法和决策。我不知道他今年在家,不知道他会给我带特产。但是父母拿这个事在做。
甚至,我的姑姑也劝我:毕竟是父母,他们做事也有他们的道理,不用计较。那毕竟也是你哥。
有一年清明节回家,刚好几家人遇在一起了。我妈妈特别开心,擀了很多绿面给大家吃。
我哥哥吃到第三碗没有吃完,倒掉了,给邻家的小狗吃了。而我则没有吃上。因为没有面条了。我饿着肚子回自己的家。
路过县城,买了个菜夹饼吃。
没有嫁人之前,过年回家。吃饺子必须是哥嫂先吃饱,剩下的我们其他人(包括我爷爷)オ可以吃。假如不够的话,我妈就会说,烤个馍吃就行。
这种经历有两次。
每一个人也许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原生家庭的烙印则是一生都无法消除的。
写这些文字只是述述前天遇到的无奈。
愿所有的父母对孩子能够一视同仁,对每个孩子担起该承担的责任。而不是偏此疏彼,冷了孩子的心。
愿天下所有的孩子有一个正常的成长过程,有一份对父母的孝敬之心。
愿所有的兄弟姐妹能够真正地像兄弟姐妹,坦诚相待,真心彼此。
愿天下所有的家庭能够和睦相处,花好月圆!
以上文字没有杜撰虚构的成份。
初二回娘家的痛就分享到这里,了解更多初二回娘家吗(为什么年初二一定要回娘家)相关的内容,就上优乐礼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