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到一篇文章,让人哭笑不得。
文章说到,有个女孩应聘了份工作,和HR聊得差不多后,彼此交换了微信,本以为稳操胜券了,可偏偏HR加了她之后好几天都没联系她,女孩非常着急,就忍不住去问了HR,结果得到的回答却是:
“看了你的朋友圈,和大家的岗位性质不是非常符合,非常抱歉,祝您早日找到认可的工作”。
这下女孩彻底傻眼了。且不论其拒绝起因,但大家可从中看出,
而今朋友圈已经成为了判断一个人性格生活的要紧依据。
很大一部分人几乎天天都会在朋友圈上更新我们的动态,晒照片,发表我们的评论、建议。去了什么地方旅游?三餐吃了什么?个人照?但你知晓自身到底在晒些什么吗?
我两个前同事周衡和方东就是非常不错的例子,他们毕业于同一所大学,来到同一家公司,都选择了推销的岗位。
周衡在工作的第一年就很有意识地经营我们的朋友圈,他在朋友圈里发的都是自身在企业内外各个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还常常发表下自身对行业进步新趋势的见解.
而且他明确地弄清楚自身,自信、有同理心,于是他给顾客呈现的就是如此一个人,专业又热情,顾客因此愈来愈信任他,他在公司内外的名声开始愈来愈响亮,一路做到了部门经理,而方东还是一个小生意员。
果然没对比就没伤害,翻一下方东的朋友圈,发的都是一些在饭桌上喝酒猜码的短视频,时而转发类似震撼!不转不是中国人的文章,这让人看了难免怀疑这个人的生意水平。
其实啊,你的朋友圈就是你的个人招牌,你这个人如何,你的朋友圈就如何。
很大一部分人会说,这么做累不累啊,朋友圈不是我爱如何发就如何发吗?
可你不了解的是,伴随网络的强大,你晒的内容会被你圈子里更多的人看到。
大伙会依据你晒的内容,来判断要不要跟这个人交往、拍拖、或者要不要雇佣这个人?就像文章开头说的那个女孩一样。
一个爱在朋友圈发美食的人,能让人在他的朋友圈里感受到热爱生活的气息;一个喜欢在朋友圈记录运动和工作的男性,他们大多生活规律,对自身需要严格;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方面都特别的认真,了解不断学习,维持向上成长的姿态;
而一个爱在朋友圈吐槽,充满负能量的人只能让人敬而远之。
说到底就是,你发的朋友圈,决定了其他人如何看你。
其实不只是朋友圈,日常你做的每一件小事,说的每一句话,都会干扰自身在其他人眼中的形象,
个人招牌,存在于每个细则里。
人活一世,做不到不在乎其他人的怎么看,但你能学会的是你成为何样的人,
做一个自身想成为的人,不如就从你的朋
友圈开始。
让那些点滴平时的日夜沁入你的骨血,落地生根,你终究可以成为那个你想成为的你自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