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晓从哪个时间开始,这个世界对脸色变得无比苛刻,每一个人都被强行需要,无论面对什么,一直维持忍让温顺。
大家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宽容大度,即便其他人不尊重你,你也要忍住,这才叫风度。可忍耐的结果,却往往不好。欺负你的人变本加厉,喜欢你的人也失望离开。
有个朋友说过一句话,我感觉非常对:
“假如你对每一个人都一样,那其他人对你怎么样又有哪些不同。”
所以,有这么几类人,真的不值得你对他们和蔼可亲:
故意冒犯的人,不值得你和蔼可亲
热播电视剧《延禧策略》中的魏璎珞,脾气暴躁不好惹,职场上面对欺负,有仇报仇,出手反击绝不含糊。
刚刚进入秀坊第一天,受到其他绣女的嫉妒,被子被淋湿,毫不犹豫地反击,用行动告诉大伙,她不好惹——你若是不尊重我,我也不会给你好脸色。如此颠覆性的女主角,反而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拥有强硬性格的魏璎珞被追捧,其实也是观众内心真实想法的写照:面对冒犯,没必要忍。
想起2015年亚洲兵乓球锦标赛上男单16进8的比赛上,张继科带伤对阵韩国的张宇镇。
前五局张继科2:3落后,在第六局,张宇镇回球的时候故意将球打到自身服装上,但裁判却把这重要一分判给了张宇镇。
更令人气愤的是,张继科输球后,张宇镇开始挑衅张继科,还用言语侮辱张继科“输不起”。主教练刘国梁这个时候对我们的队员放出一句狠话:
“将来无论哪个碰到张宇镇,都往死里打。”
孔夫子教育后人“以直报怨”,即面对其他人的刻意冒犯,不需要忍耐,应该以最客观的态度来处置。
被故意冒犯却依旧和蔼可亲,这并非礼貌与涵养的体现,而是对善良的不公平。笑脸应当用来回报友好,而不应赠与那些讨厌的人。对于故意冒犯的人,虽然不必斤斤计较睚眦必报,但实在没必要对他们真心付出。
三观不合的人,不值得你和蔼可亲
从小到大,大家都在同意一种合群教育。即便是不喜欢的人,不合拍的人,也要去努力亲近。可对着三观不合的人强颜欢笑,真的特别累。
在综艺《花儿与少年2》最后的真心话环节中,郑爽问许晴更喜欢哪一季,许晴同样直言回复自身更喜欢第一季,由于这一季里“没一个正常人”。
在整个节目中,不单单是许晴面对与自身三观不合的人,没办法常常维持和蔼可亲。嘉宾之间因建议不一样引发的冲突和尴尬,更是隔着屏幕都能溢出来。
有人说,这个节目最大的价值,就是用直接的方法告诉大家,
和三观不合的人在一块,装也装不下去,太累。
和三观相同的朋友在一块会相处得很舒服,他弄清楚你的为人,认同你的处事方法,也了解你的底线。能推荐你的喜悦,理解你的失落。
相反,三观不正的朋友,不会感受到你的原则和坚持,只能嘲笑你的傻气。
有句话说得好,开心太少,留给喜欢的人才好。
对于三观不合的人,不必花费太多心力,更不必敷衍,甚至取悦。你可以选择敬而远之,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留给真正值得交往的人。
借助你的人,不值得你和蔼可亲
同事之间的互相帮本无可厚非,可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需要你帮忙的时候赶着讨好,帮完了又把你当路人,没丝毫感恩的心。
对这种人和蔼可亲,不是通情达理,是怂。
在人际交往中,一旦和蔼可亲对待借助我们的人,便是主动打破了人际交往的底线,一个破窗将会迎来无数破窗,一次和蔼可亲,只能造成变本加厉的借助压榨。
成长是做加法,成熟是做减法。真正深谙人际交往的人,了解为我们的交友做断舍离。
维持一颗清醒理智的头脑,拒绝日常刻意的冒犯与借助,
离得远远的三观不一样的人,时常清理我们的人际圈,是一种生活的智慧与远见。
反之,假如待人都维持和蔼可亲,把烦杂的人事都纳入我们的生活里,就会让生活变成巨大的垃圾场,自己的精力与时间会被日渐消耗吞噬,这不是值得称赞的处事之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