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成功者的背后,肯定有一个伟大的团队。他们或理解,或支持,或帮,才使其可以功成名就。
你会成为何样的人,你可以收获什么,有时并不在于你自身,而在于追随你的人,或者说在于你身边的人。有学者对李自成的失败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提出的一个看法就是他身边在文武方面都缺少先进的人才。
美国着名领导力大师约翰·麦克斯韦尔历经30年的领导经历,
感悟到的最伟大的领导力原则就是:离领导者最近的人,决定领导者的成功程度。
事实上,一个人能否成功就在于你是否有能力把一批出色的人才聚集在自身身边,
尤其是对于身处高位的人来讲特别这样。
项羽与刘邦之争
大家从项羽与刘邦的身上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这一点。刘邦就是一个流氓、小吏,一生没打过几次胜仗,但他的手下个个表现出色。项羽贵族出身,神勇无敌,所向披靡,但他的手下没几个表现出众的,唯一的范增却弃之不需要。
而且,刘邦手下有很多人才原先都是项羽的人,项羽看不上他们,也不重用他们,最后都跑到刘邦这里来了,成为刘邦集团中要紧的谋士和将领。这些人中有韩信、陈平、英布等,张良也曾经追随过项羽,但非常快又回到了刘邦身边。尽管项羽自己的才能非常高,但身边缺少得力的助手,结果,最后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却取得了天下。
在刘邦统一天下登上皇帝宝座将来,曾经和他的大臣在一块讨论,是什么让他可以最后打败了强大的项羽?大臣七言八语地说了非常多。最后刘邦非常坦白地说,
主要的一点是由于自身身边有三个人,一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以外”的张良,二是“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的萧何,三是“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
一个人的成功来自离你最近的人,一个人的失败更是这样,大家往往就是由于“用人不慎”而栽跟头的。如此的例子举不胜举,大家看到历史上朝代的更替有非常多就是由于“用人不慎”引发的。
齐桓公的错误
齐桓公41年,管仲病重,齐桓公去看他,问有哪些可以交待的,管仲说:“从目前状况来讲,真正要紧的是您要离开易牙、竖刁、公子开方。”管仲死后,齐桓公并没听管仲的话,反而重用了这三个小人。齐桓公43年,齐桓公病重。齐桓公的五个儿子各率党羽争位,易牙等三人为了各自的目的也参与其中。
最后,齐桓公被易牙等三人禁困在寝殿里,活活饿死。而齐桓公的五个儿子为了争夺王位,没一个人来操持齐桓公的后事。结果,齐桓公的尸体被撂了67天,无人问无人管,尸虫都从窗户里爬了出来。下场极其悲残。
千万不要以为自身可以学会我们的运势,有时大家的运势就学会在大家身边人的手里,尤其是听命于大家的下属。他可以让大家上天堂,也可以让大家进地狱。或者说,看一个领导人有哪些样的将来,看看追随在他左右的都是一些哪种人就好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