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花花容美好,闭月羞花,雍容华贵,兼具色、香、韵之美,可与闭月羞花的牡丹媲美,素有:牡丹为王,芍药为相的说法。关于芍药,有两个神奇的故事。
芍药传闻一
东汉神医华佗为研究中草药便捷,在其宅前建了个药园,他种药草、建药店,向大家传授技艺。有一天,一位外地人送给他一颗芍药,他就把它种在屋前。他仔细研究了芍药的叶、茎、花之后,感觉没什么可做医用。
某天,华佗在灯下看书至深夜,忽然屋外传来女子的啼哭声,他抬头向窗外望去,只见朦胧月色中有一位美貌女子,掩面啼哭。华佗颇感纳闷,推门而出,却不见其人,只见那女子站的地方是棵芍药。华佗心中一惊,难道它就是刚才的那个女子?他看了看芍药花,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你自身全身上下无奇特之处,怎能叫你入药?”转身回屋念书去了。
哪个知刚刚坐下,啼哭声又飘然而至,再去看时,还是那棵芍药。反复几次,皆是这样。华佗感觉蹊跷,喊醒睡熟的老婆,一五一十地将刚发生的事说于她。老婆说:“药园里的一草一木,到你手里都成了良药,被你用来救活了无数病人,独有这株芍药被冷落旁边。想来你是没弄清它的用处,它感到委屈了吧。”华佗听罢说道:“我尝尽了百草,药性无不辨得了解,该用什么就用什么,没错过分毫,对这芍药,我也多次品尝过,确实不可以入药,如何说是委屈了它呢?”
事隔几日,华夫人血崩腹痛,用什么药也不见好转,她便瞒着老公,挖起芍药根煎水喝了。不过半日,腹痛渐止,又服了2日,其病全无。她把此事告诉了老公,华佗才意识到自身忘记了研究它的根,着实委屈了芍药。后来华佗对芍药的肉质块根(白芍)做了细致的试验,发现它生品长于平肝,麸制长于养血、敛阴,酒制长于活血,碳制长于止血。
芍药传闻二
《开元天宝遗事》中有个故事,后来经人渲染扩张,说的是芍药因姿色超群而险遭横祸,无论是功是过,她都难逃薄命的结局。
沉香亭,是唐明皇欢宴群臣,与杨氏姐妹纵情游乐的地方。不只亭榭轩昂,而且终年花草树木非凡。圣上也常常诏命各地园丁到御花园种植,有成者赏,无功者罚。各地养花能手无不终日惴惴。
有个老者名叫宋单父,专养芍药,能将扬州芍药移植北方,色泽更鲜,花朵更大。宋单父也被召入宫中,在沉香亭畔种植芍药,有命须使牡丹开过芍药继之。白天有帝王嫔妃达官贵人游玩,老翁需要回避,只在三更之后才能耘植保养维护。宋单父筹备夜辛劳,有明月星辰冷露寒霜作证。可是偏这一年阴阳不和,暖气不动,到了开花季节偏不见蓓蕾萌发,圣上就要加罪了。
芍药仙子们心田是极善良的,况且又夜夜得到宋单父的灌溉之恩,是必须要报答的,阳气不动而要呈芳艳需要要打破常规,于是众花仙议定,大伙合力在天内各开放一株一茎,众力合肯定能胜天。于是,在次日清晨芍药忽然天放,每一枝头开放两朵,姿态各异,在朝露煦风中皆呈深红色,宫内喧然,明皇、贵妃,文武官员,皆来观赏。正在赞叹不已时,天已正午,芍药突然变得深碧色,好似碧玉般,众人大奇,观者愈多。待到暮色即将来临,一片片芍药花瓣皆呈深黄色。明月升起了,月光之下,花儿又变成粉白色。伴随色泽的变化,香气也各异。时而幽香,时而浓郁,众人如醉如痴。众芍药仙子在1日之内呈芳,自然把沉香亭畔装点得胜过瑶池。众嫔妃在芍药仙子映衬下暗然失色,自然不爽。圣上见此情此景便又嗔怪起来,说定是花妖作怪,有意将芍药刈除并降罪宋单父。
众芍药仙子深感不平,不生蓓蕾有罪,各色呈芳更有罪,真是人间帝王的淫威胜过天上玉帝。为救宋单父,芍药仙子也顾不得理论功过是非了。
这一夜唐明皇与杨贵妃,醉卧华清宫。芍药仙子便连夜赴骊山开放。次日清晨皇与贵妃宿酒初醒,更是惊异不止,便携手并肩同赏芍药。唐明皇本是风流天子,杨贵妃正是专宠得意之时。明皇便亲折一枝芍药送到贵妃面前,贵妃含笑嗅其香,观其艳。唐明皇见爱妃这样怡悦,便说:“不仅仅是萱草能使人忘忧,芍药的花香色艳更能醒酒。”
上有所好,下必甚之。自从唐明皇一句话将来,用芍药花香来醒酒的风气便盛行一时,朝野上下,凡有宴饮一定将各色芍药折下,入在海盘之内,摆在餐桌中心。
为君王、嫔妃、达官贵大家一笑,芍药便沦到了劫难之中。
大家终日沉浸在传杯把盏、灯红酒绿的欢乐中,却忘了种花的宋单父,这位给人间带来万紫千红辛勤耕耘的老者,只是免于一死,便是最高的奖赏了。
人世间的是是非非,一定是有因果的。马嵬坡上的芍药、百花、百草,只是冷眼看着那帝王夫妇的生离死别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