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事听话的孩子一律被叫做“乖孩子”,他们基本都会有以下特点:
以爸爸妈妈的指示为最高指示、学习牛逼、了解节省用钱、永远老实、给爸爸妈妈长面子、恋爱结婚以爸爸妈妈想法为天……
其实,如此的孩子从小就不敢表达我们的真实想法,长大后,有些甚至存在感情淡漠、自私、潜在暴力、患得患失的焦虑情绪。
从这个角度来看,越乖的孩子,长大就越让人操心。
太乖的孩子容易忽略真实的自身
“乖孩子”这个称号,在大部分大人的眼里,可谓是最高的赞誉,而一些敏锐的孩子,为了努力做出乖模样来讨大人喜欢,竟甘愿把自身真实的感受压抑到一边。
因此,多数乖孩子长大将来,便成了一个不知道拒绝其他人、疲惫不堪的“烂好人”。
有心理学家说:非常多小时候非常乖的孩子,长大后一般心理疾病较多,起因就是,他们以满足他人意愿、获得他人首肯为生活主导,失去表达自我的声音,忽视我们的真实需要,内心压抑,十分痛苦。
《旧唐书》里有一句话说:“父有诤子不败家。”诤,敢言直谏也。一个敢于表达内心真实想法的孩子,是可贵的;
而一个合格的爸爸妈妈,也是不会以“乖”来命名和需要孩子的。
太乖的孩子独立能力会差
有句话说:“你剪断了他的翅膀,却想让他飞翔。”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非常多爸爸妈妈都会犯下一种错误:儿女是他们生活的附属品,并有权对他们的生活进行干涉,甚至主导。
小时候大人害怕孩子摔倒受伤,因此会对孩子的行为加以引导和帮;到了青春期叛逆,爸爸妈妈与子女之间的行为意识有了冲突,若爸爸妈妈仍以“过来人”的心态来管教子女,则往往会收到反成效。
久而久之,这些被训乖的孩子,慢慢成了一个从不提问的“乖”学生、唯唯诺诺的“乖”职员、感情上让母亲包办的“妈宝男”……
从这个角度讲,那些得到非常高收获的人,往往都不乖。
太乖的孩子容易落后于年代
伴随年代的进步,万象更新,非常多长辈的视野日渐不如年青一代,甚至需要向青年学习。但仍有不少爸爸妈妈依然持着考公务员等铁饭碗的看法不放,体制等于保障……
可是对比起来,那些当初做了公务员、或是去了石油燃气等大型国企的孩子,不知有多少人在忍受着低效的官僚体制,或是经历着油气的萧条与裁员。
相反,那些曾经“不乖”的孩子,来到了中关村、深圳等地摆地摊、做商务,抢占了市场先机。他们从爸爸妈妈眼里的“坏孩子”,一跃成了当代的时尚领导者。
在这个更新飞快的年代,“乖孩子”也就不再是个褒义词了。对“乖”的引导要有度,长期被“乖”的定义严加管教的孩子,
他们的青春,沉稳得可怕。
龙应台说:中国爸爸妈妈婴幼儿教育存在一大问题,那就是干涉太多、问询太多、包办代替太多,而放手让孩子自身去做太少。 如此长大的孩子,即便生理上长成大人,但他时刻都需要一根可以时刻搀扶依赖的“拐杖”。
爸爸妈妈的引导,应该是温和的,培养孩子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让孩子沉溺在他人的期待里
,不攀比不势利……如此的成长,才算真正地把灵魂赋予进了孩子的生命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