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人能成为朋友,靠的是相同的志趣,也就是看待事物的立场与看法接近。真正的朋友应该有一同的兴趣喜好乃至理想追求,或者说,朋友应该是同道。
相反的状况,古人称之为「道不一样,不相为谋」,用目前的话来讲,叫做「三观不合,不相为友」,
三观就是世界观、价值观、生活观,这「三观」不合的人是不太可能做朋友的,勉强不来的。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三观,才是人和人之间最大的障碍!
三观不合的人,所说的话难有交集,更谈不上碰出火花,寒暄片刻还可以,相处时间稍长,便如鸡同鸭讲,彼此都感觉索然无味,甚至大概互相伤害。
有一则寓言说,青蛙和老鼠成了好友,想无时无刻都在一块。于是,它们把脚绑在了一块。最初,它们在地面上行走正常,还可以吃到谷子。当它们来到池塘边时,青蛙一下就跳进了水里,把老鼠也拖下了水。
青蛙在水里玩得高兴,而可怜的老鼠不会游泳,淹死了。最后,老鼠的尸体浮上水面,它的脚仍然和青蛙绑在一块。一只老鹰发现了老鼠,便冲向水面,抓起老鼠,而青蛙也跟着被提出水面,成了老鹰的美食。
三观不一样的人密切来往,就像寓言中的青蛙和老鼠,只能给双方带来伤害。
摸不透的心就算了,不必费力去揣摩;看不清的人就远躲,不必劳神去猜测,生活短暂,精力有限,大家应该将所有倾注于所爱的人、相处愉快的人,对于那些志不一样道不合的朋友,大家大可以选择悄悄离开,毕竟,哪个的生活里也不会缺了一个人就不可以。
所谓交际,交在第二,要紧的是有相同的道,也就是「三观」要合。
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并困难,观念差异大的人则更难。贪婪的人如何也没办法理解有的人视钱财如浮云,势利的人如何也不会相信有的人对待其他人可以做到同等看待。
人都容易以自身内心所想的为准则,以此来解析和判断他人。
假如有人的言行跟自身内心的准则不一致,则觉得他人是装腔作势,虚伪透顶,这实在是自以为是!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是看你不顺眼的,没关系,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相安无事便好,朋友,没必要强求,意气相投就真心相处,看不惯的就拂袖而去,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不必把太多人,请进生命里。若他们走进不了你内心,就只能把你的生活搅扰得一地鸡毛。生活不需要过多陪衬,三观不和的朋友多了,越热闹反而越让人感到冷清。
圈子不一样,不必强融
人是群居动物,如何可能离开群居而独自存活?这是圈子存在的必要性。
对大家平时百姓来讲,处世方法相近,三观较为一致的,自然就在同一个圈子,相互帮,同进同退。
假如大家一路同行,那便风雨同舟;假如大家只是彼此的过客,那便淡淡一笑,不需要多言,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断则伤;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
朋友不在多,而在是不是能同道,是不是能知心,同道则能共行,知心则能互信。
当然,志同道合指的并非完全一样,而是求同存异,互相包容。生活就像一列行驶的列车,中途陆陆续续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
你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有人只是擦肩而过,有人会短暂停留,也有人陪你一直到终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