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
拉丁学名: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
不论是古时候诗人或目前的文人,往往都爱用“豆蔻”来比喻少女。如宋朝陆游 《小园春思》诗:“小轩愁入丁香结,幽径春生豆蔻梢。”及明朝许自昌《水浒记·联姻》:“拥鸳衾梦绕巫山,但豆蔻含胎可怜。”
那样,为何古时候诗文中常用“豆蔻”比喻少女?
豆蔻约一丈多高,在初夏开花,秋天结成就实和种子。豆蔻花未大开时就显的很前凸后翘,故俗称为“含胎花”,因此也就成为少女的象征。
豆蔻一词,典出唐朝杜牧《赠别诗二首之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2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意思是说,姿态轻盈举止典雅正是十三年华,就像2月初枝头上含苞待放的豆蔻花。看尽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人,卷起珠帘故作娇俏的美女无人比得上她。
这是杜牧在扬州期间,写下了这首诗赠给一位歌女。诗中用早春2月初树梢上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比喻十三岁的少女。因此,豆蔻后来就被用来专以形容十三、四岁的年青萝莉。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科:姜科
族:姜族
属:山姜属
功能与主治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用于湿阻中焦,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
地理分布
产广东、广西;生于山地疏或密林中。模式标本采自广东、海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