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热爱生活向往光明,是大家本身内心深种的信仰,不是吗?常听老一辈的人说,
“夫妻过一辈子,平平淡淡才是真。”
没结婚之前,凯哥一直把这句话奉为婚姻的真理。
由于当时感觉,自己在谈男女朋友的时候,爱也爱过了,要多轰轰烈烈就有多轰轰烈烈;在进入婚姻之后,有了不一样的角色和责任,就不应该再把时间和精力放在爱情上,应该让爱情伴随婚姻进入一个平稳而又平淡的状况。
毕竟,生活讲究细水长流,“平淡”才能让人长久。但直到自己婚后,才发现,“平淡”这个定义其实是一个误区。
事实上,婚姻可以平淡,但绝不能一直平淡。平淡的婚姻,表面上是两个人的和谐相处,但时间一久,再如何默契的爱人,内心都会疏远。
《傲慢与偏见》这本书,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理解。我感觉,不但对婚姻要有仪式感,而是对日常的每件事都要有仪式感,就像这本书中的那些人物一样。由于日常充满了仪式感,他们对每一个明天都充满了期待和热枕。
在心情低落的时候,他们可以选择出去旅游来告别悲伤;在搬新家的时候,他们可以选择请邻居参加舞会;在结结婚以前他们也肯定会有求婚,无论是不是隆重或浪漫……
开心也好,难过也罢,他们总能通过一些仪式感来将这种情绪推荐出去,与此同时,也能拉近与身边的人的关系。
“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 这跟矫情无关, 它只关乎你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敏锐。
仪式感的意义就在于, 用庄重认真的态度去对待生活里看上去无趣的事情。”
我很赞同这句话,其实,日常的非常多仪式感,也出处于取悦自己。
一个花友推荐她的旅游经验,她说,以前自己出去旅游,往往是什么地方人多往什么地方钻,什么地方有名往什么地方钻,但事实上,她并没享受到旅游带来的乐趣,反而像是完成任务一样地完成了就回家。
而后来,她慢慢地不再往其他人都说好的地方去,甚至不做旅游策略,她想起来去什么地方就去什么地方,如此,她反倒更开心,更能感受到旅游的意义,由于她总能在毫无筹备的旅游中感受到惊喜,没提前预测,她所看到的所有新鲜事物都是一种惊喜。
仪式感,主要的意义就是给人带来惊喜。那些有仪式感的事情,有时候只不过一种不经意间的情感表达,而并不是刻意安排。大家应该抱有一颗追求仪式感的心,但不可以只为了追求仪式感而做一些让自己感觉索然无味的事情。
很大一部分人在谈男女朋友的时候,爱得轰轰烈烈,可结了婚一下就变了,变得冷淡乏味。
有人说,这是由于现实,谈男女朋友的时候可以不谈钱,只谈琴棋书画诗酒花,可结了婚将来,就要开始谈钱,谈柴米油盐酱醋茶。他们说,是现实击碎了理想中的美好。
我记得网上有一个如此的问题:假如当你见识了生活的黑暗,美好在现实面前无情的破碎,你还会一如既往的对生活充满热情,热爱生活吗?
底下有个回答是如此的,他说:“会。就像向日葵一样,永远追随太阳。或许会有连续几个月的阴天,或者整个冬季都看不到太阳。
但,我心中依旧会有自己的信念。面对黑暗,我也要永远追随光和热。
我是一个为生活而狂热的人,生命这样美好,为何不去沐浴阳光?”是啊,生活这样美好,为何不去沐浴阳光呢?
大家热爱生活向往光明,是大家本身内心深种的信仰,不是吗?如何会容易由于面临着阴天,就放弃了如此的信念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