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还记得几年前的《天涯织女》吗?剧中的刘诗诗真的是美出了一番天际,一朵牡丹斜插入鬓,慵懒地侧卧在塌上,将刘诗诗体态轻柔之美展示了出来。
牡丹颜色多样,有粉色、白色、绿色等,看上去很艳丽,看上去雍容华贵,所以花语意思为吉祥、富贵、达到圆满,是很吉利的表现,是富贵昌盛的象征,不一样颜色包含的意义略有所不一样。
花语
它的花朵颜色多样,有粉色、白色、绿色、紫色、红色、淡黄色等,看上去很艳丽,看上去雍容华贵,所以花语意思为吉祥、富贵、达到圆满,是很吉利的表现,大家一直把它们看作是富贵昌盛的象征。
不一样颜色包含的意义略有所不一样,红色意义富贵、圆满,是百花之王。紫色意义难为情,不好意思。白色表示高洁,仪态万千、守信。绿色代表淡淡的爱、能用心付出。
牡丹花语:
圆满、浓情、富贵、吉祥、幸福、雍容华贵、闭月羞花!
红牡丹花语:
花型宽厚的红花,被叫做百花之王,花语是‘富贵、圆满’!
紫牡丹花语:
花瓣呈紫色的牡丹,好运、浪漫,姻缘美满!
白牡丹花语:
高洁、端庄秀雅、闭月羞花、守信的人!
绿牡丹花语:
生命、期待、淡淡的爱、用心付出!
粉牡丹花语:
雍容华贵、成熟、含蓄、楚楚动人!
黄牡丹花语:
亮丽富有而华贵、永恒、高端、生机勃发!
蓝牡丹花语:
优美浪漫,清爽雅致!
黑牡丹花语:
死了都要爱,事实上,牡丹家族中没纯粹的黑牡丹,大家习惯上把深红色、深紫色牡丹称为黑牡丹!
秋牡丹花语:
生命、期待、淡淡的爱!
历史中的牡丹
大家常常会看到一些作品中出现牡丹花,牡丹是国画花卉中常常描绘的题材,历代诗人画家有着无数赞美牡丹的诗句和画作,意义不只在于牡丹美丽的外表还在于寄托诗人、画家的美好情感。牡丹高贵的风韵,与姹紫嫣红的花色在历代的绘画作品中都是给人富贵祥和之感。
牡丹,原产国内,雍容华贵,娇艳诱惑,花形大而美,一向被誉为“花中之王”。
国内关于牡丹的最早记载,见于东台县志、北宋吕夷简在东台西溪做盐官,曾手植枯枝牡丹一本,护以朱栏,不忍攀枝,既久,干高数丈,每春花开数百朵,海滨称为盛事。吕夷简为此写了《手植牡丹一本》的诗:“
异香浓艳压群花,何事栽培近海涯,开向东风应有恨,凭哪个移入五侯家。
”
传闻
荷包牡丹的故事:
古时,在洛阳城东南200来里路,有个州名叫汝州,州的西边有个小镇,名叫庙下。这里群山环绕,景色宜人,还有一个美妙的习俗习惯:男女年轻人一旦定亲,女方需要亲手给男的送去一个绣着鸳鸯的荷包,这其中的含意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是定的娃娃亲,也得由女方家里的嫂嫂或邻里过门的大姐们代绣一个送上,作为终身的信物。
镇上住着一位美丽的女孩,名叫玉女。玉女芳年十八,心灵手巧,天生聪慧,车花织布技艺精湛,特别是绣在荷包上的各种花卉图片,竟常招惹蜂蝶落之上面,可见功夫之深。 这么好的女孩,提亲者自是挤破了门槛,但都被女孩家人一一婉言谢绝。原来女孩自有钟情的男子,家里也默认了。可惜,小伙在塞外充军已经两载,杳无音信,更不曾得到荷包。玉女日日盼,夜夜想,苦苦思念,便每月绣一个荷包聊作思念之情,并一一挂在窗前的牡丹枝上。
久而久之,荷包形成了串,变成了大家所说的那种“荷包牡丹”了。
“刘师阁”的故事:
隋朝末年,在河南汝州的庙下镇东,有个刘氏家族居住的地方——刘家馆。这里有一个美丽纯真无邪的少女,出生于书香门弟,自幼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备受亲邻的喜欢。随后爸妈相继过世,少女便随在长安作官的哥嫂来到长安定居。隋朝灭亡后,哥嫂相继谢世,独留她孤怜一人,无处可去,又兼看破红尘,竟出家作了尼姑。
出家时,少女将原来家院里亲手种植的白牡丹带到庵中,以表献身佛教、洁身自好之意。在她的精心管理下,白牡丹长得很茂盛、美丽。一株着花千朵,花大盈尺,理拉起楼,白色微带红晕,晶莹润泽,如美人肌肤,童子玉面。观者无不赞其美,颂其佳,故每逢4月,海量信女纷纷前来此庵拜佛观花,且以花献佛为乐,香火愈旺。
因此花源于“刘氏居之阁下”之手,故名为“刘氏阁”,又叫“刘师阁”。后来,此牡丹品种又传到四川天彭、山东菏泽等地,芳香远播。
“万卷书”的故事:
明代,安徽亳州有个书生,又名欧阳搏云,字苦书。本是出生官宦之家,后因家境日下,日渐败落,十分贫寒。但,书生不甘运势的安排,更不愿寄人篱下,决心考取“功名”,光耀列祖,哪知连年落榜。有位好心肠的先生告诉他:“后生功底太差,还需读万卷书,方能感招天地之神。于是他终日抄书习文不止。可是家里贫寒,纸又太贵,只得将一篇篇文章抄写在墙壁上和门板上。1日他在室中感到闷倦,便来到后院散心。只见后院那株多年未开花的牡丹丛,花繁叶茂,感到惊喜,于是突然心血来潮,返回室内,取秋笔砚,将文章抄写在牡丹花瓣上,以花代纸。
那位好心的先生路过这里看到此景,称此牡丹为“万卷书”。这或许感动了“花神”,翌年,欧阳搏云果真中了“举人”。
“歹刘黄”的故事:
古时候,洛阳附近有一个后生,姓刘名丹亭。他自小爱花如痴,种花成癖,在百卉之中,尤好牡丹,陆军前屋后种了很多花草和牡丹。然而正由于他花种得特别好,常遭顽童袭骚。他很生气,每次凡被他捉住者,轻者罚劳作一晌,重则打板数下。因此,当地顽童便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歹刘”。如此日渐传开久而久之便取代了他的名字,成了“大名”。 说起“歹刘”的种花技艺确实不凡,他种牡丹百余株,花大色艳品种多。一年他培育出一株黄金色的牡丹,其花色越过“姚黄”,众乡邻惊叹,富贵人家以金银相求。当时黄色的牡丹十分罕见,他便进行很多繁殖,一时远近争相苛种,成为一种时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