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诗诗这几年来的作品少之又少,也不像娱乐圈中的其他女星一样,参加各种时装周、电影节等活动,行程更是谜通常。说道底,这也是嫁给吴奇隆将来的正常状态了,结婚初期还是挺活跃了,也有《女医明妃传》等影视作品,但后来就一直不了解在忙什么了。当然了,刘诗诗最让人回味无穷的作品莫过于和胡歌、刘亦菲等人主演的电视剧《仙剑奇侠传》。在更早之前,刘诗诗饰演的辛十四娘,头戴一朵黄白色的牡丹花,清丽得让人感觉出淤泥而不染,原来早就不了解俘获了多少“逍遥哥哥”。
中国传统文化中,花卉的文化象征意义更有着相当丰富的内容。就牡丹而言,由其花朵雍容华贵,端庄富丽而引发大家很多联想,派生出与之有关联的一系列文化象征意义,并形成牡丹文化的基本内涵。
象征意义
1.国家兴盛昌盛的象征:
牡丹花开时节,繁花似锦,灿烂辉煌。在大唐盛世,全国上下无不为之倾倒,牡丹花季成了首都长安的狂欢节。唐代诗人刘禹锡不禁赞誉:“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将来李正封又有“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的名句,更有皮日休写牡丹的好诗:“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春”。
北宋昭文馆大学士韩瑜的牡丹诗中,又以“国艳”嘉誉牡丹。
由此,自唐宋以来,牡丹成为吉祥幸福、兴盛昌盛的象征,并得以世代延续下来。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洛阳说过:“牡丹是国内的国花,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大家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
2.对富裕生活的期盼与追求:
应当提到,在旧社会,“富贵”二字好像是剥削阶段拥有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其实,“富贵”二字本身并不为剥削阶段所占有。在肯定意义上,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是以追求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为动力的。至圣先师孔子说:“不仁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他只反对为富不仁,鄙视用不仁方法攫取富贵,并不将富贵视为邪恶与异端。
事实上,在后面提到的民俗文化中,富贵二字应用相当广泛。牡丹被赋予富贵的品格,恰恰是牡丹取得广大人民群众青睐的本质内涵。在旧社会,穷苦的劳动群众也每时每刻不在想着自己可以富裕起来,追求富裕可以说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性。
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征途上,历经苦难,痴心不改。
3.劲骨刚心、不畏强权的高风亮节:
大家青睐牡丹,还赋予了牡丹能代表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出色品格。在武则天贬牡丹的故事中,武则天冬日游园,一时兴至,竟下令百花限时开放,百花慑于权势,不得不开,独牡丹没按时开花,而被武则天下令放火烧之,贬出长安。在《秋翁遇仙记》中,一伙恶奴毁花霸园,是牡丹仙子准时赶来救活了被毁坏的牡丹花,严惩了暴徒。
牡丹不畏权贵和恶势力,倍受称赞,觉得她“不特芳资艳质足压群葩,而劲骨刚心尤高出万卉”。作为“富贵花”,牡丹并不娇嫩脆弱,她原来成长在莽莽群山中,近代由于森林面积日渐缩小,滥挖药材,以至野牡丹只能在悬崖峭壁中顽强成长。在黄土高原干旱贫瘠的土地上,她仍然开出绚丽的花朵,正如《牡丹之歌》所歌颂的那样,
她真正地表现出“把美丽献给人间”,一种无私奉献的美德。
4.家里有牡丹富贵又吉祥:
牡丹花姥紫婿红,富丽堂皇,从风韵上给人以富贵之感。自宋以来,牡丹即被叫做“富贵花”。此说起自宋哲学家周敦颐《爱莲说》,他写道:“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从此,牡丹与“富贵”二字紧密联系在一块。
明著名画家徐渭题墨牡丹诗写道:“五十八年贫贱与,何曾妄念洛阳春?不然岂少姻脂在,富贵花将墨写神。”他也称牡丹为“富贵花”,清代菏泽赵世学写《牡丹富贵说》,他写道;“吾观牡丹一花,谷雨开放,国色无双,有独富焉,群芳圃中孰堪比此艳丽者乎?”
“
即以牡丹之富贵言之,其富也,富而无骄,非君子而实君子者也;其贵也,贵而不挟,非隐逸实亦隐逸者也”
。
文化
牡丹是芍药科、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牡丹色、姿、香、韵俱佳,花大色艳,五彩缤纷,花姿绰约,端庄秀雅,仪态万千,韵压群芳。富有玉笑珠香、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风采和神韵,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栽培种类中,主要依据花的颜色,可分成上百个品种。”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色为上品,尤以黄、绿色为贵。牡丹因其花大、形美、色艳而香浓,故又有“
闭月羞花
”之称。
唐代刘禹锡有诗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当作中国的国花,是中国特有些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成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在中国栽培甚广,并早已引种世界各地。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有关文化和绘画作品很丰富。
牡丹文化的由来,若从《诗经》中牡丹首次作为歌咏对象算起,距今约3000年历史。秦汉年代,牡丹以医用植物的名义被载入《神农本草经》,正式进入药物学名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