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这个节点了。六一。
空气里开始弥漫着一种甜腻腻的、混杂着商家狂欢和孩子期盼的味道。手机的购物APP比谁都积极,推送的“六一必买清单”恨不得直接从屏幕里跳出来,塞进我的购物车。

我看着他熟睡的脸,那张还带着奶膘的小脸上,眉毛偶尔会因为梦境轻轻挑动一下,我就在想,这个小小的脑袋里,到底装着一个怎样光怪陆离的世界?而我,作为他的父亲,能塞给他一件什么样的东西,才能配得上那个世界,或者说,能给那个世界再开一扇小窗?
乐高?奥特曼?还是新出的什么遥控车?
坦白说,这些东西,家里已经快要堆不下了。那些曾经被他视若珍宝的塑料伙伴,如今大多在收纳箱的某个角落里吃灰。激情褪去的速度,比电商打折的频率还快。买的时候,他会欢呼雀跃,抱着你亲个不停,但那种快乐,就像投入湖面的一颗石子,涟漪散得太快。之后呢?之后就是另一场对新玩具的渴望。这像一个无尽的循环,用物质去填补一个永远填不满的空洞,而我,似乎成了这个循环的助推者。
我有点厌倦了。
我不想再送他一件“物品”。一件会在短暂的新鲜感后就被遗忘、被替代、最终成为房间杂物的“物品”。
我想要送他点别的。某种更持久,更能嵌入他记忆深处的东西。
于是,我关掉了那些喧嚣的购物软件,开始了一场属于我自己的“礼物头脑风暴”。
第一个跳出来的词,是体验。
是的,体验,而不是实体。一份无法被装进包装盒,却能装进脑子里的礼物。
比如,一场只属于我们父子俩的露营。
我可以想象那个画面:我们一起在傍晚的微风里,笨手笨脚地搭帐篷,为了一根营钉到底该敲在哪里争得面红耳赤,最后笑作一团。夜幕降临,我们不再是盯着电视或者iPad,而是围着一小堆安全的营火(或者一盏营地灯),烤着棉花糖,听着不知名的虫鸣。我会指给他看天上的北斗七星,跟他说我小时候听来的那些关于星星的、早已过时的神话故事。他会问我一万个为什么,“爸爸,星星为什么会亮?”“爸爸,我们脚下的地球是不是也在飞?”
那一刻,没有工作,没有电话,没有信息的打扰。整个世界,就只有我和他,还有头顶那片沉默而浩瀚的星空。这份陪伴的浓度,是任何玩具都无法比拟的。他会记住的,不是那个帐篷的品牌,而是帐篷里我们俩说的悄悄话,是清晨被鸟叫吵醒时,拉开帐篷看见的、沾着露水的青草味道。
这份礼物,叫“自然”。
第二个关键词,是创造。
不是买一个现成的、完美的玩具,而是给他一套工具,让他自己去创造一个“不完美”的世界。
我想到了我小时候,我爸扔给我一把小刻刀和几块木头。我的手被划破过好几次,但当我最终削出了一把歪歪扭扭的“宝剑”时,那种成就感,我到现在都还记得。那把丑陋的木剑,比我后来拥有过的任何一把精美的玩具剑都珍贵。
所以,或许我可以送他一套真正的、儿童用的木工工具箱。或者是一套复杂的、需要耐心和专注力的机械模型,不是那种三两下就拼好的,而是需要我们俩一起研究图纸,打磨零件,一点点组装起来的大家伙。
在这个过程中,他会学到什么是“挫败感”,当一个零件怎么也安不上去的时候;他会学到什么是“专注”,当他需要屏住呼吸拧上一颗微小的螺丝时;他更会学到什么是“从无到有”的喜悦。
我们会一起弄得满身狼藉,手上沾满胶水和油彩。但这件我们共同完成的作品,无论是摇摇晃晃的小木车,还是一架细节满满的飞机模型,都会成为一个独特的勋章。他会骄傲地向每一个人展示:“看,这是我和爸爸一起做的!”
这份礼物,叫“动手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勇气”。
第三个关键词,是好奇心。
孩子的好奇心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但它太脆弱了,很容易被标准答案和枯燥的说教所扼杀。
我不想送他一套教辅,告诉他“你应该学什么”。我想送他一个工具,让他自己去发现“我想知道什么”。
一个显微镜怎么样?
我们可以把院子里的花瓣、树叶、甚至一滴雨水放到镜片下。当他第一次看到那个被放大了无数倍的、光怪陆离的微观世界时,我相信他的眼睛里会放出光来。他会明白,我们肉眼所见的世界,远非全部。这种震撼,是任何动画片都无法给予的。
或者,一架真正的天文望远镜。
不是那种糊弄小孩的塑料玩具,而是一架能清晰看到月亮上环形山的望远镜。当他亲眼看到那遥远而巨大的星球,就悬浮在目镜里,带着一种不真实的、冰冷的壮丽时,宇宙的浩瀚和神秘,就会在他心里埋下一颗种子。
这份礼物,本身并不重要。显微镜和望远镜,都只是一扇门。推开门,背后是一个由他自己去探索、去惊叹、去热爱的,无比广阔的知识旷野。
这份礼物,叫“保持对世界永不熄灭的好奇心”。
想来想去,无论是露营的帐篷,创造的工具,还是探索的仪器,它们的核心,其实都指向了同一个终极礼物——时间。
是我愿意放下手机、关掉电脑、从琐碎的成人世界里抽身出来,全身心投入的,只属于他的时间。
是和他一起犯傻,一起探索,一起解决问题,一起分享喜悦和沮丧的,高质量的时间。
物质的礼物总会过时,会被遗忘。但那些共同度过的时光,那些在星空下、在工作台前、在显微镜旁的瞬间,会像温暖的底色,铺满他人生的画卷。当他长大,当他面临人生的种种挑战时,他会记得,曾经有一个下午,他的父亲,耐心地陪着他,把一堆散乱的零件,变成了一架可以飞翔的梦想。
他会记得,有一个夜晚,他的父亲,指着遥远的天际,告诉他宇宙的辽阔和自身的渺小,也告诉他,正因为渺小,才更要勇敢地去探索。
所以,今年六一,我不买玩具了。
我可能要去买一顶结实的帐篷,或者一套看起来很酷的工具。
但这只是一个“载体”。
我真正要送给他的,是我自己。是一段纯粹的、不被打扰的、闪闪发光的父子时光。
这,才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礼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