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一个神魔共体的年纪。
上一秒还是贴在你怀里软乎乎的小天使,下一秒就能因为饼干不是他想要的形状而哭到地动山摇。他们的世界,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逻辑混乱,想象力爆棚,精力条永远是满格的。给这个阶段的人类幼崽挑礼物,说真的,比做一份年度PPT还烧脑。送得不对,轻则被打入冷宫吃灰,重则当场给你表演一个“我不要”,让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买玩具呗。没错,但玩具和玩具之间的差别,可太大了。你花大几百买的那个遥控越野车,带灯光,能漂移,酷不酷?酷毙了。结果呢?孩子研究了三分钟,新鲜感过去,发现还没那个装车的快递纸箱好玩。真的,一个足够大的纸箱,他们能钻进去假装开飞船,能在上面乱涂乱画当地图,能玩到你怀疑人生。
所以,给三岁小孩送礼,请忘掉那些“高科技”、“智能”、“超前启蒙”的噱头。核心就一个:要让他们有极强的参与感和掌控感。这个年纪,他们最迷恋的事情就是“我能行”、“我来弄”,以及……搞破坏。
那么,什么东西能精准命中这几点呢?
首推,也是我心中永远的神,就是那些可以被反复搭建和推倒的东西。
你别不信,三岁小孩的快乐,很大一部分建立在亲手制造“混乱”和“秩序”的循环里。他们会用积木搭建出一个你完全看不懂但他们自己深信不疑的宇宙飞船,然后下一秒就用尽全身力气把它推倒,在“轰隆”一声巨响中获得无上的满足感。真的,就为这个。
乐高得宝(LEGO Duplo)系列就是这个领域的王者。颗粒大,不用担心吞咽,拼搭轻松,颜色鲜亮。随便几块就能拼个小鸭子,多几块就能盖个小房子。最关键的是,它推倒的时候声音清脆,散落一地也很好收拾。还有磁力片,简直是神来之笔。靠磁力“啪嗒”一下吸在一起的感觉,对小孩子来说就是魔法。搭建速度快,造型多变,从平面到立体,看着自己手里简单的几片塑料片变成一个闪闪发光的城堡,那种成就感,谁懂?
送这类礼物,你送的不是一堆塑料,你送的是一个可以被他随意蹂躏、摧毁又重建的小世界。
其次,是那些能让他们沉浸式“假装大人”的玩具。
三岁,是模仿欲望的巅峰期。你做什么,他就学什么。你扫地,他抢扫把;你做饭,他搬个小板凳在旁边瞎搅和。与其让他来厨房“添乱”,不如直接给他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
一套角色扮演玩具,绝对能让他尖叫着玩上一下午。比如一个小厨房,带声光电的那种。切菜有“咔嚓”声,炒菜有“滋啦”声,水龙头还能出水。他们会煞有介事地给你做一顿“空气大餐”,然后用歪歪扭扭的步伐端到你面前,奶声奶气地说:“妈妈,吃饭!”那个瞬间,你会觉得,嗨,什么智能机器人,什么编程小火车,都一边儿去吧。
除了厨房系列,小医生套装、小超市收银机、修理工具箱……都是绝佳选择。他们通过模仿,来理解这个世界的规则,来练习和人打交道的方式。你送的不是玩具,是帮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成人世界的,安全又有趣的“任意门”。
还有一种,我个人超爱,也是很多家长会忽略的,就是可以“消耗”掉的礼物。
家里玩具是不是已经堆成山了?是不是感觉再买一件,家就要爆炸了?那就送点能用完、能吃完、能画完的东西。
一大套安全无毒的儿童颜料、手指画、超轻粘土、洞洞书或者贴纸书。别怕他们弄得满身满手都是,三岁小孩就是通过触摸、揉捏、涂抹这些动作来感知世界的。给他们一张大大的白纸,让他们用黏糊糊的颜料尽情挥洒。那副“大作”你可能完全欣赏不来,但孩子在创作过程中获得的快乐和专注,千金不换。这些东西用完了就没了,不占地方,只留下美好的(也许是凌乱的)回忆。
更进一步,就是体验式礼物。
这可能是我认为最有价值的礼物。与其给一个物件,不如给一段独一无二的亲子时光。一张儿童剧的门票,一次去海洋馆的旅行,一节有趣的亲子烘焙课,甚至只是你承诺的一个“特别下午”,内容是陪他去公园的沙坑里挖一下午的沙子。
物质的满足是短暂的,但共同经历一件事情的记忆,会在他小小的脑海里,像种子一样生根发芽。很多年后,他可能早就忘了三岁生日时收到过什么玩具,但他也许会记得,有一个下午,爸爸妈妈带他去看了一头巨大无比的鲸鱼,那个大家伙从他头顶游过去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变成了蓝色。
最后,如果非要选绘本,请一定选择互动性强的。
三岁的孩子,你让他安安静jing地听你讲一个完整的故事,有点难。但是,如果这本书可以翻、可以拉、可以抠、可以发出声音,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比如那些经典的翻翻书,每一页都有小机关,打开一扇门,后面藏着一只小猫;拉一下抽条,小汽车就开走了。还有各种触摸书,可以摸到毛茸茸的兔子尾巴、粗糙的鳄鱼皮肤。这种互动绘本,把阅读变成了一场好玩的游戏,他不是在“听”故事,而是在“玩”故事。
所以你看,给一个三岁的孩子选礼物,其实是在读懂他的世界。他们不需要多昂贵、多复杂的东西,他们需要的是能够动手、能够掌控、能够想象、能够和你一起分享快乐的东西。
一件好的礼物,应该像一把钥匙,能打开他探索世界的好奇心,而不是一个精致的笼子,把他圈养在既定的程序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