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津津乐道的三观,是指什么?三观,是这几年经久不衰的热词。
谈男女朋友要看三观,夫妻相处要看三观,婆媳关系也要上升到三观,甚至交朋友也要看三观。仿佛只须三观对上了,其他不在话下,三观不一样,话不投机半句多,其他免谈。
大家津津乐道的三观,到底是什么呢?
三观,是指世界观、价值观、生活观。
总而言之是大家对世界、价值、生活的怎么看和认知。比方说,对于烧钱,爸爸妈妈说“生活要省吃俭用”,你觉得“要在能力范围内给自身最好的”。
比方说,《老婆的浪漫旅游》里,程莉莎戴的那顶英伦范的礼帽,张杰说“非常不错看,非常英国”。而郭晓东却觉得老婆戴着“像个神经病”。
比方说,关于“大S剥虾论”,有些网友评论大S“作”,有些网友大赞她非常有智慧,
女性不必事必亲躬,夫妻要良性互动。
再比方说,保安花700万全款买套房,他享受“无债一身轻”的无重压生活,但有人诟病他是“没钱人思维”,不如贷款买两套,一套自住,一套出租。
经历不一样,生活环境各异,你有你的怎么看,他有他的看法,大家三观不一样,但并无对错之分。
当大家谈三观不合时,大家在谈什么?这些年,
三观是不是相合已经成了检验亲情、友情,特别是爱情的要紧准则。
依据一份《中国95后数据报告》,在“最看重伴侣的哪个条件”一项中,三观一致战胜了性格、外表、经济,跃居第一。
46%男孩和61%的女孩表示,
结婚对象必须要找三观相合的,三观不合的人不可以凑合。
当大家谈三观不合时,大家在谈什么?其实是在谈对错。
你喜欢看书,他喜欢玩游戏,他说看书有哪些用,不就是装文静嘛,他觉得你错,你也感觉他错。你喜欢吃牛排,他说那玩意死贵,还不美味,说你真是做作,他喜欢在大排档撸串,你们彼此都觉得他们错,自身对。
他喜欢假期去旅游,你说那是烧钱买罪受,不如躺家里舒服,你们哪个也不服哪个,都觉得自身对。假如你不愿认可我,不想顺着我,你就大错特错,于是“三观不合”就成了“罪魁祸首”。
比起三观不合更可怕的是,总要他们一定自身,顺着自身,假如他们不愿,他就错了。一个人一直认为自身对,每件事要其他人顺着自身,不然就是其他人的错,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由于没哪个敢保证自身永远对,每件事对。
假如你觉得三观不合是造成感情分崩离析的“始作俑者”,请扪心自问“我是要三观相合,还是要我对你错,然后你认可我的怎么看,追随我的脚步?”
三观不合就分手,不过是一个人总自以为是,不努力磨合,不愿迁就他们,不想磨合的借口。
三观不合就要分手,三观一致就可以幸福?
两个人能三观相合固然好,两人能对事物的怎么看达成共识,相处起来舒坦不累,但最怕你只讲究三观相合,却忽视了一个要紧事实:万物都在变。
看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去年再好的服装,也配不上今年的我了。
说明什么?说明人是会变的。人会伴随年龄、经历、境遇的变化而改变。不管结婚以前两个人的三观爱好多么一致,结婚以后都要有一段激烈的磨合时期。
爱情是两个人的风花雪月,婚姻是一个家庭的鸡毛蒜皮、柴米油盐。
恋爱时三观再合,也不可以保证婚姻生活就一帆风顺。
民国时期的徐志摩,有过两段婚姻。第一段婚姻是和张幼仪结合。他是一首风花雪月的诗,他是多情才子,而她,则是一个踏踏实实的一般女性。两人三观严峻不合。
他嫌弃她是没见过世面的“乡下土包子”,硬逼着她打胎,由于他着迷于才貌双全的林徽因,强行和她离婚。
所谓三观不合,不过是不喜欢的借口。
不愿在他们身上付出时间和心血,才是婚姻破裂的元凶。
被林徽因拒绝后,徐志摩又转向“北平城不可不看的一道风景”—陆小曼。她美丽娇艳、聪明伶俐,他风流潇洒,浪漫摩登,两人三观相合,志趣相投,一拍即合。
按理说这样登对的两个人,结婚以后肯定幸福美满,可事实并不是这样。结婚以后,他们过着一种“草香人远,一流清涧”的超然生活。
然而好景不长,陆小曼挥霍无度,徐申如拒绝接纳她,还断了他们的经济出处,养尊处优的陆小曼,频繁出入社交场所,如何能过得了手头拮据的生活?
再加上徐志摩挣的钱远远不够她挥霍,入不敷出的窘迫常常搞的徐志摩疲惫不堪。两人吵架的次数愈来愈频繁,生活一地鸡毛。
一次,陆小曼竟当着徐志摩的面,要翁端午给她按摩,两人一块在床上吞云吐雾吸食鸦片。
徐志摩忍无可忍,说了陆小曼几句。陆小曼操烟灯砸去,打碎了徐志摩的金丝眼镜。徐志摩痛苦离家,结果飞机失事,年仅34岁的他不幸罹难。
两个三观相合的人,婚姻并没想像中幸福美好,为何?
由于人是会变的,境遇在变,人心也在变。
正如李筱懿说的:婚姻的神奇之处在于点金成石,温顺被经年的婚姻一过滤便成了琐碎,美丽成了肤浅,才华成了卖弄,浪漫成了浮华,情调成了浪费。
即便三观相合的两个人,也要看清形势。当境遇变了,自身也要跟着做一些改变,而不是我行我素,只觉得自身是对的,其他人错了。
当一个人坚持己见,不愿改变时,执念就成了压倒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
与其强合三观,不如不争对错
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没性格一模一样的两个人。”人与人成长环境不一样,经历不一样,哪有那样多的三观相合,与其强合三观,不如不争对错。
《大宅门》里,斯琴高娃饰演的二奶奶,就是一个让人刮目相看的女性。她当家之前,白家的马车被詹家砸了,从此结怨。
二奶奶一直劝老爷要忍让,由于她秉承一个原则“小不忍则乱大谋”。可老爷一句:“我白家每进一步有多难?我凭什么要退一步。”
白老爷不听二奶奶劝说,和詹家硬拼,大战一场。结果不但于事无补,还惹来更多麻烦。白老爷悔不当初,他说:“当初听了二奶奶的就好了。”
这个时候候,换做大家可能会说:“我早就说过了,不要对着干,你偏不听,这下好了吧?”但白文氏说:“这事情不可以忍,该出气时,就得出气。”
事前劝说无效,事后不争对错,让白老爷对二奶奶佩服得五体投地。二奶奶和老公白颖轩,性格迥异却相亲相爱,就是由于她不把输赢看得太重,不争对错。
智慧如二奶奶,虽然和白老爷三观不合,但她了解假如和老公争对错,不是明智之举。由于事情已经发生,没办法扭转。可见,三观不合并非一段关系没办法相融的重要,
而是你是不是可以站在他们的角度,
感同身受,不计较输赢,不争对错。
这就是共情的力量。
我不认同你的怎么看,但是我理解你的做法,并在你做错后,不责怪你。
美国作家亚瑟.乔拉米卡利在《共情力》一书中说:共情是一个人可以理解另一个人的独特经历,并对此做出反应的能力。共情可以让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同情心理,并做出利他主义的行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