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姥爷去年摔断了股骨颈,那通电话是半夜三点打来的。我妈的声音,又急又抖,“你姥爷摔了。” 就这五个字,我脑子里“嗡”的一声,瞬间就清醒了,甚至能闻到电话那头,不,是想象中医院消毒水的味道。
之后就是一连串兵荒马乱。手术,住院,回家,漫长的卧床康复。亲戚朋友们一波一波地来探望,提着的东西几乎能把病房和后来家里的客厅堆成一座小山。

一年过去了,姥爷现在拄着拐能自己下楼溜达了。回头看那段日子,再看看那些堆积如山的礼物,我真的,有话要说。如果你身边有长辈不幸骨折,正愁送什么,听我一句劝,有些东西,真的别再送了。
首当其冲的,就是那该死的果篮。
我知道,这是最安全、最不会出错的选择。但你有没有想过,一个刚做完大手术,卧床不起,肠胃蠕动都成问题的老人,他能吃什么?苹果啃不动,香蕉嫌太凉,那一整个巨大无比,用塑料纸包得闪闪发光的果篮,最后百分之九十的归宿,都是被我妈我姨她们分掉,或者干脆放到烂。送的不是水果,是负担。
还有鲜花。病房里空间本来就小,你那一捧香气扑鼻的百合,可能直接让隔壁床对花粉过敏的阿姨打一下午喷嚏。而且,看着鲜花从盛放到枯萎,对一个心情本就低落的病人来说,那简直是一种残忍的心理暗示。真的,别送了。
至于那些听起来高大上,包装精美得像奢侈品的营养品和补品,更是重灾区。什么海参、燕窝、蛋白粉……恕我直言,大部分都是智商税。骨折后的饮食,最重要的是遵医嘱,补充优质蛋白和钙质,讲究的是均衡和易吸收。你送的那罐昂贵的玩意儿,老人敢不敢吃?医生让不让吃?都是未知数。最后大概率就是放在柜子里,直到过期,成了一件昂贵的摆设。
那么,到底送什么,才能送到老人的心坎里,送到这节骨眼上最需要的地方?
忘掉那些面子上的东西吧,我们来聊点实在的,能真正帮上忙的。
第一梯队:雪中送炭的“神器”们
这些东西,可能听起来不那么“体面”,甚至有点难以启齿,但相信我,它们对一个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是尊严,是希望。
-
一个合适的 移动马桶 或者 马桶增高器 。 这是最重要的,没有之一。骨折后,尤其是下肢骨折,上厕所是天大的难题。蹲下去?不可能。家里马桶太低坐下去站不起来?太正常了。一个放在床边的移动马桶,或是一个能直接架在现有马桶上,带扶手的增高器,能让老人解决内急这件事变得不那么狼狈,不那么需要依赖别人。这是在维护他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体面。
-
一个万能的 长柄拾物夹 。 这玩意儿,简直是卧床病人的“第三只手”。掉在地上的遥控器、滚到床底的药瓶、够不着的水杯……一个夹子全搞定。我姥爷那会儿,就靠这个夹子自己拿报纸,自己开床头灯,脸上的表情,是一种“我还能行”的骄傲。几十块钱的东西,换来的是巨大的 自主感和心理安慰 。
-
一个 防压疮气垫 。 长时间卧床,最怕的就是褥疮。那玩意儿一旦长了,特别折磨人,疼,还不容易好。一个质量好的防压疮气垫,能通过气囊的交替起伏,给身体受压部位减压,促进血液循环。这不是锦上添花,这是 预防大于治疗 的刚需。别等老人屁股都躺红了、破了,才想起来。
-
一把稳固的 淋浴椅 。 能坐着洗澡,对于一个骨折病人来说,是多么奢侈的幸福。别小看洗澡这件事,它关乎卫生,更关乎心情。热水冲在身上,能洗去一身的疲惫和病气。一把防滑、高度可调的淋-浴椅,是开启这份幸福的钥匙。
第二梯队:对抗无聊的“精神食粮”
身体被困在床上,但思想不能。漫长得看不到头的康复期,最可怕的敌人是无聊和孤独。
-
一个操作极其简单的 平板电脑或大屏手机 (提前设置好!) 千万别高估长辈对电子产品的学习能力。你要做的,是买回来,把字号调到最大,下载好他们爱看的戏曲、电视剧、或者斗地主、麻将游戏,把Wi-Fi连上,甚至把视频通话软件的快捷方式直接放在桌面最显眼的地方。然后,手把手教,直到他们会用为止。这份礼物的核心不是那个设备,而是你 预先付出的时间和耐心 。能让他们随时和亲人视频,能看看剧解闷,这比什么都强。
-
一个 懒人支架 。 配合上面的平板电脑使用,效果翻倍。一直用手举着?太累了。有个支架夹在床头,调整好角度,解放双手,想看多久看多久。
-
一副 降噪耳机 。 无论是医院还是家里,都很难做到绝对安静。一个好的降噪耳机,能为老人隔绝掉外界的嘈杂,创造一个可以安心休息或者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小空间。我姥爷说,戴上耳机听他的京剧,感觉整个世界都清净了。
第三梯队:超越物质的“终极关怀”
说到底,任何礼物都比不上你这个“人”。
-
你的 时间 。 对,就是你的时间。放下手机,踏踏实实地在床边坐一个下午。给他读读报纸,讲讲外面发生的新鲜事,或者,就静静地听他唠叨那些陈年旧事。卧床的人,最怕被世界遗忘。你的陪伴,是在告诉他: 你很重要,我们都在 。
-
一顿你亲手做的 营养餐 。 骨头汤确实补钙,但更重要的是好吸收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去菜市场买新鲜的鱼,清蒸;炖一锅软烂的鸡汤,撇去浮油;做一碗细腻的鸡蛋羹。提着保温桶,带着热气腾腾的饭菜出现在他面前,这份心意,暖胃,更暖心。
-
解放主要的 照顾者 。 这是一个经常被忽略的角度。长辈骨折,最累的是谁?是那个日夜守在身边的老伴,或者子女。你去探望的时候,能不能对那个照顾者说一句:“阿姨/叔叔,您去歇会儿,我来替您一个小时。” 让他能出门喘口气,或者踏踏实实睡个午觉。这份礼物,是送给了整个家庭。
骨折这件事,对长辈来说,是一次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打击。他们面对的,是疼痛,是行动不便,是深深的无力感和对未来的恐惧。
我们送的礼物,不应该是为了完成一种社交任务,而应该是带着同理心,去精准地解决他们的某一个痛点,缓解他们的某一种不便,抚慰他们的某一种情绪。
去年我姥爷出院回家后,亲戚们送的东西堆了一屋子,他用得最顺手的,就是我表哥从网上淘的那个三十多块钱的拾物夹,和一个能架在马桶上的带扶手的塑料架子。他管那个夹子叫“我的宝贝”,每天吃饭睡觉都放在手边。
你看,真正的好礼物,从来都和价格无关。它关乎的是你有没有真的设身处地,去想象一下,当他深夜想起身喝水却够不着杯子时,当他想上厕所却不敢麻烦别人时,当他盯着天花板一躺就是一整天时,他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
评论